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苏格拉底的申辩免费阅读【文案整理60句】
admin 2023-07-02 02:45:05 个性说说 ℃苏格拉底的申辩免费阅读
1、如果我说,对我来讲不可能保持沉默,因为那就意味着违背神,你们不会相信,还会认为我是在装蒜;如果我说,每天谈论德性,谈论别的你们听我讨论的事情,听我检审自己和别人,这对人来讲是最大的好——因为对人来讲,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你们更不会相信。
2、之后苏格拉底就开始和游叙弗伦讨论「虔诚是什么?」(苏格拉底的申辩免费阅读)。
3、那么,美勒托斯,请你向他们,也就是向我们正在谈论的神明起誓,说得更明确些,这既是为了我,也是为了现场这些(陪审)人。因为我还是不能明白,你的意思究竟是说我教他们相信神明存在——那样的话,我自己也就相信神明存在,因而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当然也就没有犯这方面的罪——不过那些神却不是城邦所信的神,而是另外的神,你就是因为这一条指控我,说我信另外的神,还是说,你认为我本人完全不信任何神,还把这种思想教给其他人?
4、下面的是柏拉图伪作,不过同样也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
5、但也许有人会说:“什么!你难道不感到羞愧?苏格拉底,你所追求的这种事业如今毕竟让你身处死亡的危险中呀!”
6、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7、“从无知和知道自己无知到通过无知追求智慧的这种“无知之知”,是一步巨大的飞跃,这意味着很大的差别,“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才不得彰显。仅仅生活在一个无知懵懂的世界里,无欲无求,根本算不上高明;懂得自己无知,但又为此愁眉不展、自甘下流,也算不上高明。只有在到达一定境界之后,理解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天然缺陷,自信地否认各种虚假知识,才会到达无知之知的化境。这点上,苏格拉底和老庄有相似之处。”
8、先后到过叙拉古城、埃及、西西里岛考察十年,结识一些士人,而后回到雅典创办雅典学园,专心从事教育,以期实现自己的抱负。哲学上,他广泛吸收爱利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智者派和苏格拉底影响。
9、据说苏格拉底⽤⼿抚摸着他的头,同时微笑地问道:“亲爱的阿帕拉多拉斯,难道你希望看到我公正地被处死吗?⽽不是不公正地被处死吗?”
10、苏格拉底的探寻之旅吸引了许多人的追随。历史学家色诺芬也曾跟随苏格拉底学习,他还留下了一部关于苏格拉底的著作。关于他们之间还有这样一则轶事:一日,苏格拉底在路上遇见了年轻俊美的色诺芬,并拦住后者的去路,问道:“在哪里人们可以变得饱足?”在得到答复之后,他又问:“在哪里人们可以变得美好而善良?”从此,色诺芬就成了苏格拉底的追随者之一。
11、ChoiZG主编作品|尽情分享朋友圈|转载请看首页须知
12、教完你怎么算命,我们再回头说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想知道神谕到底是不是对的。他先去找了一位以智慧著称的政治家,跟他交谈之后,发现此人其实一肚皮草包。他又去找了最优秀的诗人、手工艺人,发现他们都一个德性,都是自己觉得出类拔萃,因为有一技之长而沾沾自喜,个个以为一切全通。最终,苏格拉底想明白了,神谕讲的是对的。他说,跟别人相比,我一样一无所知,但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我知道自己无知。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13、 《苏格拉底的申辩》(后面简称申辩篇)是柏拉图早期的作品,能反映出较多的苏格拉底本人的思想。同时,申辩篇的情节是苏格拉底被控告上法庭,罪名其一是苏格拉底毒害雅典青年,其二是苏格拉底不信奉雅典的神灵。于是在法庭开审的说辞上,苏格拉底作出了自己的申辩。
14、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很多人都会挂在嘴上。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但很多能背诵苏格拉底金句的人,恰恰是要被苏格拉底狠狠地批评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5、“而如果你们中有人要争辩,说自己的确关心那些东西,那么,我不会放过他,也不会离开他,而是立马质问他、省察他、盘诘他。如果我认为是劝诫“私下”碰到的人,而不是公开教育。他并没有美德,反倒冒称自己有,那我就会责备他,说他把价值最大的东西当作最不重要的,却把微不足道的东西视若珍宝。我碰到任何人都会这样做,无论是青年还是老者,无论是异乡人还是本城同胞,当然尤其要针对本邦人,因为你们在族类上与我最亲近。
16、如果投票结果是无罪,那么就没有第二轮了。被告就被当庭开释;
17、你以为你是在控告阿纳克萨戈拉吗,我亲爱的美勒托斯?你如此藐视法庭中的这些(陪审)人,竟然以为他们如此没有文化,甚至不晓得克拉左美奈的阿纳克萨戈拉的大作中,满篇都是诸如此类的言论?
18、苏格拉底向我们伸出手来,说:来来来,不要怕,慢慢地往前走。这种不断地拷问自我的过程,让人觉得战战兢兢,但又极其刺激。这是一种跟自己死磕的大无畏精神。
19、苏格拉底在为自己的哲学生活方式辩护的时候,打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比方,他把自己比作一只「马虻(méng)」,也就是马身上的一种寄生虫。
20、这些特征恰恰就是雅典民主制度下,人们最喜欢的那种演讲风格,华丽、新奇、有感染力。至于是不是真实的,反而不那么重要。
21、苏格拉底面对自己同胞的指控,抱着自愿求死的决心,义正辞严地为自己和自己选择的哲学生活进行了动人的辩护。
22、在审判现场,因为雅典民主制度“立即投票”的重要特点,不管是公民大会上的辩论还是法庭辩论,听众都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更没有时间进行广泛的商讨,而是要立刻做出决定,这也就导致人们往往会诉诸各种情感而非理性做出决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不出意料,苏格拉底被冲昏头脑的乌合之众的501名雅典人判处了死刑,但是苏格拉底其实是自愿求死,他能够如此平静地面对死亡,也正是因为他在践行自己的哲学理念——我们需要的是不断进行检审,而不是对那些我们并不知道的事情下判断,而死亡是好是坏正是这样一件我们并不确切知道的事情。对于那些判处他死刑的人,苏格拉底并没有愤怒,而是很平静地对他们说:想要避免死亡并不难,因为死亡是一个腿脚并不那么快的追逐者,但是想要避免恶行却很难,因为恶行比死亡腿脚快得多。我们稍不留神就会被恶行追上;而死亡追上我们却要慢得多,要等到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要最后一次告诫雅典的公民们,如果不保持警醒,我们随时都可能作恶,恶行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稍不留意,就会滑落其中。而作恶就是对我们灵魂的伤害,就是对真正的自我的伤害。
23、我们回到这场审判,在两人都做了第一轮陈述以后,法官们开始投票。
24、比如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间万物是如何生成变化的?风雨雷电是怎么产生的?
25、“我来来往往无非是劝告各位,劝告青年和老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轻视自己的灵魂,美德并非来自钱财,钱财和一切公私福利都来自美德。”(30b)
26、提到苏格拉底这个名字,你可能并不陌生,假如要你说出几位“哲学家”,苏格拉底大概是你能想到的前三个名字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他很有名,还因为他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苏格拉底之前,比如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这些哲学家,他们关心的主要是自然的问题,比如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间万物是如何生成变化的?风雨雷电是怎么产生的?他们被称为“自然哲学家”,也就是说他们对人以及人生问题的关注并不是很多。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从天上唤到人间,让哲学去探寻善恶之类的问题,因此苏格拉底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向,从自然到人生的转向。所以,要了解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你有必要先了解苏格拉底。
27、美勒托斯,你这个奇怪的家伙,你凭什么这样说?难道我与其他人不一样,甚至居然既不把太阳也不把月亮信为神明?
28、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恋爱婚姻指导,小说好看,电影也不错)、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散文诗,有点儿泰戈尔的影子)、杨绛的《我们仨》(钱钟书、杨绛、钱瑗一家三口的故事,看了之后,明白了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哪怕是清华大学教授),《小妇人》,都值得读一读。
29、苏格拉底将自己比喻成牛虻,奉行神灵安排他的哲学使命,叮着雅典城邦这匹骏马,使其焕发精神(29e)。所以苏格拉底究竟在为什么申辩?他仍然希望城邦和人们求真向善尚美,他敬爱雅典的公民,却更坚持哲学的真理,在申辩背后,在判决之前,苏格拉底仍在推动着人们去关注智慧、美德和灵魂。
30、不难发现,苏格拉底面对的不仅是审判官和控告人,还有由公民组成的议员陪审,其代表的就是整个雅典公民。在申辩中,苏格拉底努力消除公民对自己的成见,同时也在试图转变雅典公民对人生看法:
3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32、苏格拉底面对自己同胞的指控和死刑判决,抱着自愿求死的决心,义正辞严地为自己和自己选择的哲学生活进行了动人的辩护。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遭到怨恨,并最终被告上法庭,是因为他不知疲倦地揭示人们的无知。但是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正是哲学真正的起点。因为和神相比,人就是无知的,因此人生在世只能不断求索,不断探寻智慧,以此关心灵魂的健康。而他自己就是神馈赠给人们的那只“马虻”,他一生的使命就是不断提醒人们“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停止反思,停止对自己和他人灵魂的拷问和检审,那么这样的人生根本就不值得过,只有不断地检审,才能实现哲学的本质——爱智慧。因此自己不但无罪,反而应该被当作雅典的恩人。从苏格拉底自己的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其实很清楚,自己只要按照雅典人喜欢的方式说话和行事,就完全可以被无罪开释,但是他却自愿地选择了“作死”,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哲学的生活方式,不惜用生命和自己的祖国抗争到底。
33、苏格拉底答复道:“难道你不认为我⼀辈⼦都是在申辩着吗?”
34、感悟:越是经典著作,越要注意其历史背景和细节
35、在同时代,雅典人以最有智慧和力量著称。彼时人们热衷于积累钱财,追求名声以及荣誉。
36、阿波罗神,或者说代神立言的祭司,并没有欺骗他,神之所以说他比其他人更加有智慧,恰恰是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这就是苏格拉底著名的「无知之知」,或者说是那句听起来有些悖论味道的苏格拉底格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37、苏格拉底说,像他这样的「马虻」一定是神送给雅典人的礼物,因为像他这样不关心自己个人的生活、自己个人的家庭,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试图说服和教育雅典人关心自己灵魂的人,几乎找不到第二个。
38、苏格拉底有个朋友,叫阿帕拉多拉斯,他⾮常热爱苏格拉底,他说道:“苏格拉底,我⾮常难过,看着他们这样如此不公地判你死刑。”
39、于是公元前399年的春天,3名雅典公民对这位哲学家提起诉讼,告他不敬城邦之神,传播异端宗教,腐蚀雅典青年。
40、关于无知之知部分,在阅读吴飞老师对申辩篇的义疏时,我颇有收获,在这里简要复述给大家:
41、你看吧,苏格拉底已经知道有人起诉他了,但他对此毫不在意,更关心的反而是找个话题跟人辩论。他心宽得真让人佩服。游叙弗伦告诉苏格拉底:“我来这儿是要告我的父亲。”苏格拉底说:“哦,发生什么事情了?”
42、后来这个朋友就把祭祀的回答告诉了苏格拉底。
43、“你们要知道,这可是神明的命令,而且我认为,在这个城邦中,对你们来说,还没有什么更大的好处比得上我对神明的侍奉。因为我四处奔走,所做的不过是劝说你们,无论青年还是长者,不要如此强烈地关心身体,也不要如此过度关心钱财,甚至超过关心灵魂、关心如何才能使之变得最优秀。我会说:‘美德不来自钱财,相反,钱财以及世人其他所有好东西,无论私人生活还是公共生活中的,都来自美德。’
44、和中国的传统观念相似,起诉自己的父亲在雅典人看来也是一件非常奇怪,非常不孝顺,甚至非常不虔诚的事,但是游叙弗伦却对自己的指控充满自信,认为起诉自己的父亲,维持正义,是一件非常虔诚的事情,自己作为占卜师,比一般人更知道神希望我们做什么,知道虔诚到底意味着什么。
45、在苏格拉底的追问下,游叙弗伦想了很久,他认为还是倾向于前者,也就是「因为一件事情有虔诚这种性质,所以神喜欢。」
46、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好奇,苏格拉底到底是怎么揭露其他人的无知的呢?
47、列维·斯特劳斯:《热带闲愁》、《结构主义人类学》、《神话学》、《原始思维》
48、他的死一方面揭示了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可能、甚至必然发生的冲突,同时也用自己无可指摘的一生为哲学做了最好的辩护。
49、大约在公元前400年的时候,有一个叫迈雷托士的年轻人起诉苏格拉底。他对苏格拉底的指控是:第苏格拉底不敬神;第苏格拉底教唆年轻人,把年轻人都带坏了。
50、“如果我说这样的话居然就败坏了青年,那就算它有害好了;但如果有人说我讲的不是这些话,那简直是胡说八道。对此,”我倒是想说,“雅典人,无论你们是否听信安虞托斯,也无论你们是否放过我,我都绝不会以另外的方式行事,哪怕再死很多次!”
51、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把自己放空,不断去省察自己的生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高效、开放的终身学习者,一位更灵活自如的跨界高手,也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幸福的真谛。
52、苏格拉底继续考察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是因为一件事情虔诚,所以神喜欢呢;还是因为神喜欢一件事情,所以它是虔诚的呢?」
53、对于那些认为苏格拉底无罪的人,肯定会对这样的死刑判决伤心不已,在场的就有苏格拉底的朋友和学生,包括柏拉图本人。
54、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 V、《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目前使用广泛的是《柏拉图全集》(四卷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晓朝译。
55、我以宙斯之名起誓,你当然不相信,无论如何你都不信!
56、就像《大学》里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首要最基本的是做好个体的自己,不要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还没学到做人的学问,就去学治国的本领。同样的,这不仅仅限于政治家,对任何人都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以人的姿态来到这个世界,所以如何成为一个人,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学问和追求,在工作上的任何一个时刻,都不要忘记我们还有生活的领域、做人的领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到某个职业领域,是一种可悲的高尚。
57、他还说,如果有人问他,愿不愿意用从此之后闭上嘴安静地生活,不再讨论哲学,来换取无罪的判决,苏格拉底是断然拒绝的,
58、而作恶就是对我们灵魂的伤害,就是对真正的自我的伤害。
59、苏格拉底说,我也没有带坏年轻人啊。我怎么可能有意地带坏年轻人呢?谁愿意跟一帮坏人在一起呢?要是我把年轻人带坏,又天天跟年轻人混在一起,那我不是有毛病吗?
- 上一篇:节约用电手抄报内容怎么写【文案整理17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367℃公司团建三句半台词【文案整理87句】
- 266℃与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句子【文案整理55句】
- 257℃以和为主题的名言警句【文案整理20句】
- 250℃有涵养的个性签名女人八个字【文案整理35句】
- 195℃进击的巨人语录经典【文案整理67句】
- 191℃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造句【文案整理73句】
- 177℃发誓最狠的话【文案整理25句】
- 176℃做人先立德的名人名言【文案整理77句】
- 175℃十二种说明方法及例句【文案整理60句】
- 158℃催人泪下的悼母亲祭文【文案整理75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