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洛克的思想主张【文案整理31句】

admin 2023-03-01 01:28:54 qq说说

洛克的思想主张

1、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该分属议会和君主。

2、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3、品德的第三要素是知礼平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以礼相交,以义相交,而不以利相交。既不恃才傲物,也不胆怯畏惧;面对毁誉总能够保持从容自信、谦虚谨慎、不卑不亢的态度;突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不在权贵面前矫揉造作、卑躬屈膝;不在草民面前装腔作势、气势凌人。未必蔑视权贵,绝不攀附权贵,更不仗势欺人,永远保持谦谦君子的独立人格和风范。

4、洛克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他的著作也大为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他的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洛克的思想主张)。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洛克的思想主张)。

6、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还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

7、本身才是真正的叛乱者。如果政府守法,公民就会守法,政府与公民就都会安然无恙,同在一个蓝天下,过着和谐与快乐的生活。政府守法,是社会和谐之源,稳定之源,繁荣之源。

8、洛克的这一学说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不过,由于他不懂得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他的反映论仍是一种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论。

9、儿童合理的愿望应该给予满足,但是,一旦在这些愿望超过了限度变成任性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拒绝这个要求。

10、洛克与清教平均派的关系也值得关注。平均派是英国清教中的一个小派别,在17世纪40年代英国内战中发展起来。该派是激进的民主派,主张“拥有自我”的权利、私人财产权、个人宗教自由、政府对社会最低程度的干预等等。美国学者阿什克拉夫特(RichardAshcaft)注意到了洛克与清教平均派的关系,认为洛克的财产权和平等理论受到平均派的重大影响,他指出,洛克关于财产权和平等的阐述与平均派的立场非常相似,《政府论》整体而言是对平均派诸原则的详细阐述和创造性发展。以自我所有权为起点,由此推导出财产权和自由交换,而政府则是保护此类权利的工具,公民有权暴力推翻违反这一目的的政府等等。阿什克拉夫特还指出,平均派领袖之一约翰·怀尔德曼(John Wildman,1621~1693),一度与洛克—沙夫茨伯里伯爵小圈子关系密切,这也为其观点提供了佐证。阿什克拉夫特的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英国当代保守派政治家丹尼尔·汉南(DanielHannan)曾指出,英国平均派是第一批自由主义者,是最早自觉践行个人主义哲学的人,他们主张民主选举、负责任的司法体系、自由贸易、财产权绝对神圣等等,而这些“哲学通过约翰·洛克被引入到美国宪法以及当代盎格鲁帝国中”,由此暗示清教平均派哲学对洛克产生过重大影响。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宪法学权威爱德华·S·考文虽然否认洛克理论体系与加尔文的理论前提——毋宁说是加尔文本人——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却依然承认二者的间接关系,他甚至直呼洛克是平均派领导人约翰·利尔本的“令人尊敬的后继者”,并指出“另一个独立派教徒”托马斯·胡克,“在《政府论》出现的一代人之前”,就“提出契约理论以解释所有的人类联合体”。美国当代保守主义思想家拉塞尔·柯克也断言,洛克的政治学理论“接近于某些清教徒作家和政治家的理论”。

11、洛克在牛津大学时期虽然已在各种新时代的科学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打下了迈向哲学探索的思想基础,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却又把他暂时导向政治事务的领域。1667年,洛克医好了当时颇有名望的政治活动家、后来被封为沙甫兹伯利伯爵的阿希莱勋爵的痼疾,随即应聘为他的家庭医生和秘书。从此,洛克就步入英国政界。阿希莱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代表,领导议会中的反对派,即后来形成的辉格d,与王d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政治斗争。他的政治地位时起时伏,洛克的政治命运也随之沉浮不定。辉格d遭迫害时,他逃亡荷兰,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的次年才回到英国。在此期间洛克埋头撰写了三部重要著作:《论宗教宽容的信札》、《关于政府的两篇论文》和《人类理智论》。这三部著作构成了洛克的哲学、政治、宗教、伦理思想的完整体系。

12、事实上,清教元素在洛克的整个思想体系中都随处可见。清教以信徒个人生命的更新和人类社会的改造为天命之所在,又以上帝的选民自居,常把此世的成功视为蒙受上帝恩宠的记号,因此其价值观体系有着浓郁的功利、世俗主义色彩。而洛克的认识论哲学,既是功利主义的,意在实用,同时也是世俗主义的,关注的焦点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致力于“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确度和范围,以及信仰的、意见的和同意的各种根据和程度”,他直言自己功利世俗主义的出发点:“我们如果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则我们便会知道,来经营什么事情是有成功的希望……我们的职务不是要遍知一切事物,只是要知道那些关系于自己行为的事物。”在洛克看来,人类唯一应该关心的知识应该是有用的知识,增进人类的巨大便利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如果任何事情或知识,对人类并无实际的用途,那么就不必为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而抱怨。因此,应该通过确定人类所可以认识的以及所不可认识的来为人类的生活划定一个界限,遏制人类无止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防止人把上帝所赐的智慧浪费在苦思无解亦无益的事情上,而是集中关注那些可以获得的知识上,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追求理性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在此世过上幸福的生活,等待灵魂的最终得救。

13、洛克从人性的底线出发,从人性的经验出发,来论证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分析政府存在的基本目的。人类从自然状态里走出来进入契约社会,必然把人的一部分权利交给政府,但人的三个基本权利不能交,即生命、财产、自由。政府存在的目的,不是追求政府的既得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福祉。公共福祉就是要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政府不得以任何名义侵犯。

14、清教徒们从日内瓦改教家约翰·加尔文(JohnCalvin,1509~1564),特别是其苏格兰门徒的神学中获得了最强有力的思想指导,清教后来也“逐渐被接受为对所有那些希望根据某种源自于加尔文教教规来使既有教会变得纯洁的人的一个称谓”。因此,清教一般指加尔文主义清教,而英国清教,甚至比早期加尔文主义更极端、更激进。英国清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其对清教价值观的热切实践和狂热推行。很多清教徒是信念坚定、内心火热的宗教理想主义者,他们极力推崇敬虔、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等宗教德行,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个人更新与改造),而且还带着庄严的宗教使命感,不遗余力地在全社会推而广之(社会更新与重建),极端时甚至以议会立法来整顿社会风化,以刑事惩罚来推行宗教道德,其最高理想是要建立一个纯而又纯的圣徒(清教徒)共和国。经政教各方势力多次博弈与反复较量,到17世纪二三十年代,清教已逐步发展成为英格兰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仰,之后在这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对整个英国社会发挥着超强的支配力。虽然清教革命在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失败了,英格兰在查理二世统治下经历了一段对清教精神的反叛时期,但清教价值观却永久地镌刻在了英国的民族精神当中。

15、  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就在于暴政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暴政避免不了,人们就有了反抗的必要性。洛克对违背政府目的的统治者提出警告,如果暴政持续下去,“无论什么政府都会遭到强力的反抗。”人们就会“以强力对付强力”,人们就“必须把他当作侵略者来对待。”为了维护人权与自由,人们必然具有反抗的权利。

16、洛克在(    )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       )论主张。

17、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著名的“____”。

18、秉持此种宗教—科学观,清教徒们把超验的宗教信仰转化成简洁的言语行动指南,这些行动指南与科学实验活动的要求若合符节,最终大大促进了17世纪自然科学实验的发展。成立于1660年的英国皇家学会,其首批会员大多为清教徒。洛克在科学界的几位密友——罗伯特·波义耳(RobertBoyle,1627~1691)、托马斯·希顿汉(ThomasSydenham,1624~1689)和艾萨克.牛顿(SirIsaac Newton,1643~1727),都是奉教至诚的清教徒。其中要数罗伯特·波义耳对洛克的影响最为深刻而持久。波义耳是英国皇家学会早期领导人之英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方面都有划时代的研究成果,是清教徒科学家中人品与成就倶属上乘的人物。洛克与波义耳结识约在1660年,其时后者正在牛津从事实验科学研究,洛克受雇成了他的一名研究助手。洛克在波义耳的实验室从事化学和气象学实验,撰写实验报告交由波义耳审阅,二人关系密切,在双方都离开牛津后还长期保持通信联系,直至波义耳1691年去世。

19、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也是考试中喜欢考的考点。另外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关于体育,洛克认为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对于德育,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环境;在智育问题上,洛克尤其强调两点,一是德行重于学问,二是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20、所以,洛克告知我们,知识不决定聪明的程度,健康、品德、观察、阅读、探究、发现和创新、表达,尤其是写作的能力才是智能的核心素养,才是智慧的真正内涵;教育的本质不是传输知识的计量与测评,而是滋养生命、促进健康、提升品德、发展智能、孕育智慧的过程。教育必须有爱心相伴相随,必须有耐心期许期待,必须有细心关怀关照,还必须有责任心一以贯之。

21、  约翰·洛克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政府论》最集中的展示了他重要的政治法律思想,代表了同时代政治学理论的最高成就,被誉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圣经》”。

22、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

23、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24、  自由主义者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大都从人性恶出发,从而推论和演绎出一整套的宪政政治逻辑体系,这当然对洛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洛克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从人类在自然状态的不便中切入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合道德性、合目的性。

25、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26、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格兰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清教是17世纪英格兰最重要的信仰体系,清教精神甚至在清教革命失败后依然对英格兰社会发挥着强大的支配力。出身于清教之家的洛克,与清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个人生活、社会活动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深受清教影响,其宗教宽容和政教关系理论、个人自由与私人财产权学说、认识论哲学乃至教育观中都充斥着清教元素。清教是洛克的主要智识渊源之为解读洛克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智识背景。探析洛克思想的清教渊源,对完整而准确地理解洛克不可或缺。

27、约翰·洛克(JohnLocke)是有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除了在他的哲学著作《论宽容》、政治著作《政府论》、伦理著作《论自然法则》《人类理解论》《关于理解的指导》和宗教著作《论基督教的合理性》等作品中或隐或现、零零散散地存在以外,主要存在于他的教育专著《教育漫话》中。

28、对儿童应该避免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方法,而“根据理智,对于有德行的,良好的行为”给予名誉奖。

29、《罗素论人的理性》内容简介: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伟大的事业足根源于坚韧不拔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30、  自由就是在法律之内的自由,在法律之外无自由,如果说法律之外有自由,那也是特权者的自由,是专制者的自由,是权力者的自由,是给自由以毁灭性打击的自由。“就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是以法律的名义、上帝的名义、以高尚的目的也不能侵犯自由。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