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普鲁斯特【文案整理91句】

admin 2023-03-01 01:29:17 qq说说

普鲁斯特

1、生活中完全没有冒险,这可能是没什么意思的。但是生活中如果不管什么种类的探险都有,那肯定是短暂的。罗素

2、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一些下层的劳动者,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

3、《天鹅之舞》,(美)卡罗琳·韦伯(CarolineWeber)著,马睿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版。

4、人是轻信的动物,必须得相信点什么。如果这种信仰没有什么好的依据,糟糕的依据也能对付。罗素(普鲁斯特)。

5、人的奇妙感觉怎么可能会被语言完全准确地描述?字义的呆板必然使灵动的感觉枯燥乏味,于是普鲁斯特借助字的发音,通过字的发音使字义产生韵律,用这韵律显示而不是描述感觉的灵动。正如水的流淌,或畅快,或舒缓,或喧腾,或静谧,但始终保持着水的本质。(普鲁斯特)。

6、普鲁斯特将自己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倾注在《追忆逝水年华》中,他敏感的精神世界、由感官展开的色彩斑斓的生命都一一展现在这部巨著中。

7、普鲁斯特对那些进入贵族圈子所必需具备的训练从不厌倦。他调节自己的人格,把它弄得既捉摸不透又妙趣横生,既谦恭柔顺又难以对付。他做起这些来勤勉有加,不以为累,仿佛是其使命让他不得不如此。随后,这种神秘化和仪式化简直变成他人格的一部分。有时他的书信整个是一个插入语和附言的系统,而这绝不仅限于语法。撇开那些才华横溢、灵活多变的语句,他的书信有时像是书信写作手册里的一件格式样本:“亲爱的太太,我刚刚注意到我将手杖忘在了您府上;请您费心将它交给持信人。多有打扰,敬请原谅;我刚刚找到了手杖,又及。”普鲁斯特在制造复杂性方面最富于才智。有一次他深夜造访克莱尔芒·托耐尔公主。他能否在那里逗留全看有没有人能从他家把药取来。他让一个听差去取药,并给了他一份关于那个地段和房屋的冗长的说明。最后他说:“你肯定能找到。那是奥斯曼大街上唯一亮着灯的窗户。”他告诉了听差一切,却唯独没给地址。任何一个在陌生城市里问路,得到一大串指示却没得到街名楼号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明白它与普鲁斯特对仪式的热爱,对圣西门公爵的敬仰,和他那毫不妥协的法兰西气质间的关联。它让我们发现,要了解乍一看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事情是多么困难,但这岂不正是经验的实质。这种语言是与种姓和阶级一同建立起来的,因而对于外人来说完全无法理喻。难怪沙龙密语会让普鲁斯特那么激动。他后来无情地把“奥丽雅娜精神”即库尔瓦西埃一家描绘成“小家族”。在此,他通过同毕贝科斯一家的联系来同沙龙秘密语码的即兴表演进行交流,从而把这种语言带给了读者。

8、常有人谈到普鲁斯特,但都言不及义,因为多数人都搞不清楚他到底在写什么,只好避重就轻。好处是,聊普鲁斯特的时候,对方十之八九都和自己一样,不确定这本书的实际内容。坏处是,真正读过普鲁斯特作品的人,最会分辨谁在唬人。反正既然《追忆似水年华》被视为一部自我中心的个案研究,你不妨利用这部作品(书名也好书本身也罢),趁机把话题带到自己身上,以普鲁斯特的调调,娓娓道来自己生活中的大小琐事。

9、可得《以色列&约旦圣经地理之旅丨美树旅行》

10、爱情确实也需要在与之相伴的种种乐趣之中证实自己的存在,保证自己的延绵。爱情之所以不可以永恒,大约正因为回忆不可能始终真实,因为生命就是细胞的不断更新。不可,就像某些人那样,走遍天下也要亲眼见见他们心目里的洞天仙府,总以为现实中能消受到梦境里的迷人景象。当您母亲在世的时候,您大约会更多地想到您失去母亲的现在的日子;而现在,则会经常想起您从前有母亲的日子。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的时,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发现的真正旅程不在于发现一块新的土地,而在于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观点去看问题。好比头脑不健全的人在关门的时候尽量不去想别的事情,以便疑惑袭来时用关门时留下的回忆来战胜它。回忆中的生活比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更为现实。尽管我们知道再无任何希望,我们仍然期待。等待稍稍一点动静,稍稍一点声响。就像凡德伊的七重奏一样,其中的两个主题-毁灭一切的时间和拯救一切的记忆-对峙着磊落大度往往只是自私的情感在我们没有完全意识到它时所采取的表现形式。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每天清晨有多少双眼睛睁开,有多少人的意识苏醒过来,便有多少个世界然而在教堂跟所有不是教堂的住所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我的理智无法逾越的界限。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所谓认识,只有对自身的认识可言。我们几乎也可以说,所谓嫉妒,只有对自身的嫉妒可言;别人的行为是无足轻重的;我们只有从自身感到的快乐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伟大的艺术品不像生活那样令人失望,它们并不像生活那样总是在一开始就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们我们冷静地在生活中进行这种对照,恰恰就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现状就是冷漠和遗忘我们长大成人后的惯常态度,也就是见到苦难和不平,扭过脸去以求得眼不见为净。我现在才明白,凡属严重错误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那就是没有克制感情的冲动。我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山峦与田野,遗忘那些永远不能实现的梦。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它使我们不能认识一个人的主要本性,就这一点而言,习惯既非残忍也不迷人。远远看去优美而神秘的人和事,只要拉近了看,就会明白它们原来既不神秘又不优美。这种对人对己的胸怀在她的目光中化为微笑,同我们在别人脸上见到的微笑绝然相反,它除了自我解嘲之外毫无嘲讽的意味。真正的发现之旅非发现新景观,而是有新的目光。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

11、这种处境尴尬的贵族女性却要维持一个优越的地位,保持自己的崇高形象,必须不断寻找理由说服自己,给自己寻找一个在财产、权力之外的新自我认同的基础。她们的选择殊途同归,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东西——艺术。艺术首先没有具体的功能,对万事追求实用的布尔乔亚来说艺术本身就违背“市民伦理”。对艺术的推崇就意味着对“实用主义”的反抗,能把人引向追求荣耀和优雅的贵族趣味。同时艺术还不需要大笔的钱,至少不像飞机和新式汽车那么费钱。欣赏艺术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修养。所有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就让艺术天然的产生了一种“发思古之幽情”的效果。艺术把每一个热爱和欣赏它的人带向过去,那个贵族支配一切、主宰一切的“黄金时代”。当国王客死异乡,艺术给最后的贵族提供了一个新的王国。

12、普鲁斯特效应是指只要闻到曾经闻过的味道,就会开启当时的记忆。

13、普鲁斯特巴黎足迹文学漫游,追寻他的童年生活、成长环境、喜爱光顾的沙龙、邂逅喜爱的女孩的地方以及《追忆似水年华》创作手稿……

14、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在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追忆似水年华》

15、主持人:普鲁斯特小时候身体不太好,好像一直有哮喘病,但他又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种沙龙,结交各种贵族,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深刻的观察者和伟大的作家。他这种矛盾的双重形象和生活习惯对他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16、这样的一个普鲁斯特是怎么成为生命尽头那个伟大的艺术家普鲁斯特的?山茶花时代的普鲁斯特是怎么变成《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的?答案就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自我觉醒,这也正是普鲁斯特自己所概括的《追忆似水年华》的主题。而《天鹅之舞》则展示了普鲁斯特这个作家所觉醒的那个世界,那是普鲁斯特想要征服却没能成功的那个世界,而其中刚好有另一个普鲁斯特,而且是更成功的普鲁斯特,那就是夏尔-哈斯,《斯万家那边》里夏尔-斯万先生的原型。

17、安东尼·凡·戴克,《詹姆斯·斯图尔特·伦诺克斯和里士满公爵》(JamesStewartDukeofLennoxandRichmond),16布面油画,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传记作者指出,年轻的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巴黎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18、普鲁斯特自我沉溺的中心同样是孤独,这种孤独用风暴般的力量把整个世界拖进了它的漩涡。那些过于喧闹但又空洞得不可思议的闲聊在普鲁斯特的小说里向外咆哮着,它们是这个社会落入那个孤独的深渊时发出的声音。这里是普鲁斯特痛骂友谊的场所。它像是在火山口的底部感受寂静,这最安静的地方同时也最能够捕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普鲁斯特笔下许许多多的故事里,谈话的密度和强度无与伦比,但他同时又躲闪着他的谈伴儿,两者间总有一种无法逾越的距离,这种结合在作品里表现得反复无常,令人气恼。没有人像普鲁斯特那么会把那么多事情指给我们看,他那只指点事物的手是谁也比不上的。但在友情绵绵的聚会和谈话之外还有一种姿势:身体的接触。

19、为什么说法国社会在这段时间里相对稳定?因为法国大革命发展到1793年,出现了恐怖统治。后来,拿破仑上台,并经历过督政府、执政府和称帝的阶段。之后,拿破仑战争失败,失败后拿破仑再次复辟,最后被流放。从复辟王朝到1830年7月革命期间,法国社会还折腾过一段时间。1848年革命后,法国人推翻复辟王朝,建立共和。之后,拿破仑三世上台,法国又成了帝国。这个帝国持续了20年,结束于1870年左右。1870年后的这个时代在法国叫“美丽时代”,也翻译成“美好时代”。

20、在那些沙龙里度过的日月里,普鲁斯特不仅把阿谀的恶习发展到神学高度,也把好奇心培养到极点。普鲁斯特喜爱大教堂的拱腹线,而它们常常表现的是“笨处女”(FoolishVirgin)们吐出像火苗一样卷曲着的舌头。那种能为人所察的普鲁斯特的笑就像是这副表情的倒影。是不是好奇心把他造就成了一个戏仿家呢?如果真是这样,这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估价滑稽模仿的恰当语境。我们在此对戏仿家的评价不会太高。尽管这一形象传达出普鲁斯特极端的嘲讽和恶毒,却未能体现他的尖刻、粗野和严峻。在《拼贴与混合》(Pastichesetmélanges)中,普鲁斯特以巴尔扎克、福楼拜、圣伯甫、昂利·德·雷格尼埃、龚古尔兄弟、米什莱、勒南和他心爱的圣西门的文体写下了许多绚烂的篇章,它们充分表现出他尖刻、粗野和严峻的一面。某个好奇之士的鹦鹉学舌是贯穿这个作品系列的鲜明的文学手法,也是普鲁斯特创造力的整体特征之一。

21、孩子们都熟知这个世界的象征物:洗衣筐里卷好的长筒袜既是一个“包裹”又是一个“礼物”,它具有这个梦幻世界的结构。正如孩子们从不倦于迅速地把这只袋子连同里面的内容一道变成第三件东西——一只袜子,普鲁斯特也总是无法一下子将那只玩偶——他的自我——腾空,以便囤积第三种东西,那些满足他的好奇心,或不如说缓解他的怀旧病的意象。普鲁斯特躺在他那张床上被这种怀旧病折磨着,那是对一个在类似性的国度里被扭曲了的世界的乡愁,也就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的超现实主义面目凸显出来。普鲁斯特的一切,包括那些精心策划、挑挑剔剔的表现方式都属于这个世界。无论在词藻上还是在视觉上,这个世界都永远不是孤立的;它总是被小心翼翼地引导出来,万无一失地予以持护。他承受的是一种脆弱、珍贵的现实:意象。它自己从普鲁斯特的句子结构上脱颖而出,就像那个巴贝尔克的夏天——陈旧、干瘪、无从追忆——从弗朗索瓦丝手中的花边窗帘上浮现出来。

22、他把自己的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倾注在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自己也想不到,在他去世后,他会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23、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过。

24、许多创造的天才用他们傲视一切的英雄主义突破了自身的弱点。但这在普鲁斯特身上却闻所未闻。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普鲁斯特特殊的创造性同他疾病间紧密的共生状态。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着眼,我们也可以说,要不是他的痛苦是如此巨大而持续不断,普鲁斯特同生活和世事进程之间亲密的同谋关系本来是会不可避免地将他引向平庸、懒惰、沾沾自喜的生活。然而,他的疾病却注定要由一种没有欲望和悔恨的激情来把它安置在伟大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当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大教堂的天穹上画《创世纪》时,人们看见艺术家站在脚手架上,头仰在身后作画。在马塞尔·普鲁斯特那里,我们看到同样的脚手架又一次升了起来:它就是他的病床,在这张病床上,普鲁斯特诡秘地将他的笔迹布满了不计其数的稿纸;他将它们举向空中,仿佛是在庆祝他那小小宇宙的诞生。

25、开篇明义。《追忆似水年华》是20世纪法国小说家马赛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

26、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MarcelProust),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重要小说家之与卡夫卡、乔伊斯并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三大鼻祖。

27、然而在教堂跟所有不是教堂的住所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我的理智无法逾越的界限。——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28、唯一真实的乐园是我们已经失去的乐园,唯一有吸引力的世界是我们尚未踏入的世界。

29、《连线》杂志特约编辑,《纽约客》杂志长期撰稿人,《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

30、所谓认识,只有对自身的认识可言。我们几乎也可以说,所谓嫉妒,只有对自身的嫉妒可言;别人的行为是无足轻重的;我们只有从自身感到的快乐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

31、有很多人,让他们思考一下还不如让他们去死。事实上,很多人还没思考过就已经死了。罗素

32、然而,普鲁斯特的确有本事引人发噱,“笑果”就好像参加一场婚宴,听到邻居口无遮拦数落邻桌宾客的言行举止和穿着。例如,普鲁斯特提到,出席宴会的时候,正好可以打量宾客的单片式眼镜是什么样子:某位男士的单片镜看起来像跟伤口一样,要是受这种伤还真的很壮观的。另一位男士的单片镜则小到得费力眯着眼才看得清楚,模样之滑稽,会让在座女士认为他一定交不到女朋友。对面的男士大头圆眼活像只鲤鱼,戴起单片镜,好像要跟大家说他住在水族箱里。还有位男士,眼睛在单片镜衬托之下犹如自然史博物馆里的标本,“充满亲切感”。我有二十多年没看人戴过单片镜了,但普鲁斯特的描述让我不禁觉得这真是一大憾事。

33、普鲁斯特是世纪末的巴黎一个高高在上却处在社会边缘的小群体里孕育出来的一个最伟大的作家。《追忆似水年华》是作家整个灵魂在这个世界上开出的一朵优雅的花。《天鹅之舞》看起来讲的是一群已经化作尘土的人、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也不过是这朵伟大的“蔚蓝色花”旁边的点缀。但如果看不到这些点缀、这些泥土,就无法真正理解《追忆似水年华》,因为这朵花的色彩、芳香、普鲁斯特的整个灵魂,其实都来自《天鹅之舞》所展现的那个已经被人遗忘了的世界。

34、如果你是一个珍惜光阴、热爱生命、喜爱艺术的人,那么你曾经经历过的生活——那些美妙的、哀伤的、刻骨铭心的瞬间,就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当一个特定的情景在你的周围发生时,它们就会不期而至,把你重新拽回到已经消逝的时光中,激情的生命过程重现了,重演了。这是一种奇妙的境界。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普鲁斯特用他的小说为我们作了示范。

35、贵庶通婚是一个贵族能犯的最大罪恶之一。他们的儿子即使是合法婚姻的产物,也会被看作是私生子,是没有权利继承财产和爵位的。

36、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

37、相信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对《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巨著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38、我们在不止一处看到了普鲁斯特的影子。克莱尔芒·托耐尔公主的书名是《相聚的时光》(AuTempsdeséquipages),这在普鲁斯特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这本书是普鲁斯特从圣日尔曼近郊发出的野心勃勃、亲昵而富有挑战性的召唤的轻柔的回声。此外,这部多彩多姿的作品也在气质和人物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借鉴了普鲁斯特,甚至它描绘了普鲁斯特本人以及他在里茨饭店和几个最心爱的研究对象。无疑,这把我们带了一种非常贵族气的环境中,外加克莱尔芒·托耐尔公主拿手地描摹出来的人物,比如罗伯特·德·孟德斯鸠,这还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贵族环境。就普鲁斯特来说,情形同样如此。

39、毛姆评价《追忆似水年华》:“就在我们这个时代,法国产生了一位堪与历代大师媲美的伟大小说家。那就是马塞尔•普鲁斯特。……我自己就曾说过,我宁愿读普鲁斯特读得厌烦,也不愿意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来解闷。”——毛姆极少给一个作家如此高评价。

40、回忆中的生活比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更为现实。——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41、普鲁斯特名言大全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它使我们不能认识一个人的主要本性,就这一点而言,习惯既非残忍也不迷人。“就让料峭春风为一早就等在门口的彩蝶吹开耶路撒冷的第一朵玫瑰。”----《追忆似水年华》

42、普鲁斯特在职业生涯中期与写作中遇到的挣扎使他转向了艺术批评领域,这为《追忆似水年华》中读者所珍视的那些品质提供了许多线索。

43、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原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翻译与翻译研究。翻译出版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30余部,如《追忆似水年华》(卷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诉讼笔录》、《现代性的五个悖论》等,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其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翻译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翻译学概论》《傅雷翻译研究》等作品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44、雅克·布兰奇(Jacques-ÉmileBlanche,1861-19法国肖像画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肖像》(PortraitofMarcelProust),18布面油画,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Muséed’Orsay)。

45、被爱的对象既是病又是药,这种药使疾病缓解或加剧。

46、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文库”注释版《追忆似水年华》,2022年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其版权。《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也将由南京师范大学法语系讲师孔潜翻译,中信出版集团将于2024年出版第一卷。

47、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48、隶属于新京报的文化领域垂直媒体,自2003年创刊以来,新京报书评周刊深耕于文化出版动态,向读者提供有关文学、社科、思想、历史、艺术、电影、教育、新知等多个领域的出版动态与学界动态,提供诸如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创作者深度访谈等深度文化内容。

49、我到威尼斯时,发觉我的梦已经变成我的地址了。----《追忆逝水年华》

50、亚里士多德说女人比男人的牙齿要少。尽管他结了两次婚,但是他都没想过要检查一下他老婆的牙。罗素

51、《天鹅之舞》是我们理解《追忆似水年华》和普鲁斯特的一把钥匙。虽然这字典一样的两本书里,普鲁斯特仅仅出现在序言、第一章、还有全书的最后两章中,但它却充分向读者展示出了普鲁斯特成为普鲁斯特的那个舞台——促使一个伟大艺术家觉醒的世界。

52、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类别:事业

53、想想吧,因为我们的懒惰,总想着来日方长,做何事都能拖则拖,竟致那么多的计划、旅行、恋爱、对人生的探究未见实行!大难不至,我们就会什么也不做,我们会发现自己又回到日复一日的平庸生活,生活的欲望被消磨殆尽。——普鲁斯特

54、尽管我们知道再无任何希望,我们仍然期待。等待稍稍一点动静,稍稍一点声响。

55、时间看起来好象完全消逝,其实不然,它正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追忆似水年华》

56、我们听到他的名字不会感到肉体的痛苦,看到他的笔迹也不会发抖,我们不会为了在街上遇见他而改变我们的行程,情感现实逐渐地变成心理现实,成为我们的精神现状:冷漠和遗忘。其实,当我们恋爱时,我们就预见到了日后的结局了,而正是这种预见让我们泪流满面。

57、长年从事法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评论、研究工作,翻译介绍了奈瓦尔、克洛代尔、阿波利奈尔、贝克特、西蒙、罗伯-格里耶、格拉克、萨冈、昆德拉、费尔南德斯、勒克莱齐奥、图森、埃什诺兹等人的小说、戏剧、诗歌作品一百余部,并有多部文集。2002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8年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翻译文学奖。

58、在他的作品里亦有同孟德斯鸠相对应的人物。如果德国文学批评不是热衷于挑容易的大谈一气,这些无关宏旨的模特问题本是不值得讨论的。但德国文学批评不愿错过任何机会去迁就公共图书馆人群的阅读水平,雇佣批评家们忍不住要从普鲁斯特作品的势利气氛中得出关于作者的某种结论,他们把这些作品视为法国人的隐私,AlmanachdeGotha(哥达年鉴)的文学副刊。显然,普鲁斯特的人物属于饱食终日者的圈子,但那里面没有一个人同作者的颠覆者形象相同。把这一切归纳为一个公式,我们可以说普鲁斯特的用心在于把整个社会的内部结构设计为闲谈的观相术。在它的偏见与准则的宝库里,每一样东西都被一种危险的喜剧成分彻底瓦解了。比埃尔·坎是第一个注意到这一点的人。他写道:“提到幽默作品,人们总想到薄薄的、滑稽的、带插图封套的小册子。人们忘记了《堂·吉诃德》、《巨人传》和《吉尔·布拉斯》这样的印数不多的煌煌巨制。”当然,这种比较尚不足以充分说明普鲁斯特社会批判的爆炸力量。他的风格是喜剧而不是幽默。他的笑声不是把世界捧起来,倒是将它摔到了地上。这样做的危险在于这个世界会四分五裂,而这又会让普鲁斯特流下眼泪。不过,家庭与人格的整体,性道德和职业荣誉的确早已支离破碎了,于是布尔乔亚的矫揉造作在笑声中土崩瓦解。它们的回归和被贵族再吸收则是普鲁斯特作品的社会学主题。

59、拉丁文“文本”的原义是“编织”。谁的文本也没有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编织得那样紧密。在他看来,任何事物都不够紧凑,不够耐久。从他的出版商伽里玛那儿我们得知,普鲁斯特的校阅习惯要了排字工的命。送还的清样上写满了边角注,所有的空白处都被新的文句填满,可错字却一个没改。这样一来,记忆的法则甚至在作品修改过程中也大行其道。因为一件经历是有限的,无论怎么样,它都局限在某个经验的领域;然而回忆中的事件是无限的,因为它不过是开启发生于此前此后的一切的一把钥匙。记忆还在另一层面上颁布编织的法则。构成文本机体的既不是作者也不是情节,而是回忆的过程本身。我们甚至可以说作者和情节是记忆连续体中的间断,它构成了那张挂毯的背面图案。普鲁斯特曾说他更愿意把他的整部作品出成单卷,分两栏排印,中间不分段落。这里他要表明的正是这一点,我们也必须这样来理解他。

60、Belle是很漂亮的意思,Époque是指那个时代,所以这个时代叫“LaBelleÉpoque”。这个“美好时代”差不多持续了30来年,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社会才迎来深刻变化。

61、我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山峦与田野,遗忘那些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62、《追忆似水年华》是虚构的。尽管该作品的主人公名字叫马塞尔,跟普鲁斯特的名字是一样的,但我们绝不可以把它视为普鲁斯特的自传。它写的是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恰好是贵族社会走向没落的时代。普鲁斯特并没有写社会的更多方面,比如,他的作品里没有写工人阶级、工会,只写跟贵族、资产阶级有关系的内容。所以,它的社会面是偏的,但是在偏的社会面里折射出来的是社会的许多方面,包括文化方面、历史方面等,这些方面都是很庞大的。

63、幻觉不是你的错,在幻觉中做决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罗素

64、上流社会的人们因为普鲁斯特既能当面奉承,又会在巴黎的报纸上用“全体巴黎人”这个响亮的笔名匿名吹捧自己而欢喜他。但匿名撰写社交新闻这个爱好,带给普鲁斯特的却并不仅仅是成功。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普鲁斯特是一个会在报纸上匿名爆料的人。比如《天鹅之舞》中的一位女主角,尽管和普鲁斯特保持了多年的友谊,却还是对别人抱怨“普鲁斯特这个人”、躲在角落里“鬼鬼祟祟”、“不知在刺探些什么”!

65、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它使我们不能认识一个人的主要本性,就这一点而言,习惯既非残忍也不迷人。——普鲁斯特

66、波提切利,《春》,14木板坦培拉,202×314cm,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UffiziGallery)。

67、任何一样东西,你渴望拥有它,它就盛开。一旦你拥有它,它就凋谢。

68、这对普鲁斯特来说是最为陌生的异物。普鲁斯特也不能触到读者,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去做这件事。如果人们想以这两极来把文学归为指示性的一类和接触性的一类,那前者的核心一定是普鲁斯特的作品,后一类的核心一定是贝居伊的作品。这也基本上就是弗尔南代斯出色地表述过的事情:“深度和强度一直都在他这边,从来不在他的谈话伙伴这边”。普鲁斯特的文学批评极好地,尽管是玩世不恭地表明了这一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篇,“AProposdeBaudelaire”(论波德莱尔)问世时普鲁斯特已处于其声名的顶峰和病榻上生命的低谷。这篇文章所表现出的对疾病的默认还有耶稣会式的阴谋气,但另一方面却又不无傲慢地喋喋不休,对周围的一切毫不在意,好像是一个已被打上死神印记的人想再一次张口说话,不管是说什么话题;普鲁斯特既歇息在这种漠不关心的状态中,又为这种状态而感到惊恐。普鲁斯特在死亡面前所获得的激励同时也塑造了他与同代人的交流方式。它忽而尖刻挖苦,忽而温情脉脉,两者间的交替是如此突兀、粗暴,以致于承受它的人都禁不住因精疲力竭而瘫倒在地。

69、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70、高林:客观说,如果你是出于对普鲁斯特的一腔热忱来看《天鹅之舞》的话,可能会多少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这本书只有序言、第一章、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章跟普鲁斯特有关。你拿起这本书看完第一章就会发现,上半本再也没有普鲁斯特了。当你看到下半本的最后两章时,普鲁斯特才回来。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但为什么《天鹅之舞》只在三章里有普鲁斯特,依然是理解《追忆似水年华》不可缺少的一本书?

71、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

72、  许多创造的天才用他们傲视一切的英雄主义突破了自身的弱点。但这在普鲁斯特身上却闻所未闻。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普鲁斯特特殊的创造性同他疾病间紧密的共生状态。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着眼,我们也可以说,要不是他的痛苦是如此巨大而持续不断,普鲁斯特同生活和世事进程之间亲密的同谋关系本来是会不可避免地将他引向平庸、懒惰、沾沾自喜的生活。然而,他的疾病却注定要由一种没有欲望和悔恨的激情来把它安置在伟大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当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大教堂的天穹上画《创世纪》时,人们看见艺术家站在脚手架上,头仰在身后作画。在马塞尔·普鲁斯特那里,我们看到同样的脚手架又一次升了起来:它就是他的病床,在这张病床上,普鲁斯特诡秘地将他的笔迹布满了不计其数的稿纸;他将它们举向空中,仿佛是在庆祝他那小小宇宙的诞生。

73、夏尔哈斯的艺术品位和鉴赏力为他的社交服务,这也是他见容于贵族,甚至融入到法国上流社会的工具。普鲁斯特的艺术和鉴赏力是他的信仰,所以普鲁斯特永远不会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这些暗示当中,他永远会直白地表达出来。如果孟德斯鸠伯爵让他愉快,他就是巴黎最会吹捧人的人。如果他不同意孟德斯鸠说的话,他就会跟孟德斯鸠绝交,因为他知道孟德斯鸠还会去找他。但这也是他没有办法真正融入贵族社会的原因。因为贵族社会不需要一个有个性的、有钱的、还有艺术鉴赏力的人。如果整个贵族阶级所有的优越感都建立在艺术品位上,这时跳出一个比自己更有艺术鉴赏力的平民,这该怎么办?这时贵族要不就装作看不到他,要不就要消灭他。这就是普鲁斯特和夏尔哈斯之间的命运差别。

74、这意味着什么?上下水的存在意味着英国人发明的抽水马桶终于可以在巴黎安装了,但这是很贵的。在失去了权力后,贵族没有办法维持收入,却要追上最新的生活享受,这让他们破产得更快。所以,在《天鹅之舞》这本书里,你们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是贵庶通婚的结果。贵族已经一无所有了,唯一有的就是头衔,因此就娶一个有钱的女继承人。

75、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

76、高林:我刚才说了,普鲁斯特不是出于意识形态或者政治见解去支持贵族,更多是出于审美上支持贵族。贵族怎么看待普鲁斯特呢?如果你们看《天鹅之舞》,你们会发现,普鲁斯特在贵族中间所享受到的待遇实在不怎么样。

77、在记忆的蜂巢里他为自己营造了容纳思想幼虫的房屋。谷克多所认识到的正是所有普鲁斯特的读者都关心的问题。但谁也没意识到这正是他思想和效果的枢纽。谷克多看出来普鲁斯特对幸福的追寻是那样盲目、狂热、不能自制。这一切闪烁在他的眼里;尽管这不是一双幸福的眼睛,但人们却可以在里面看到好运,就好像它们潜伏在赌博或恋爱之中。普鲁斯特的读者不太能够领会那种漫布在作品中的令人目瞪口呆的爆炸性的幸福意志,这里的原因并不奇怪。在许多地方,普鲁斯特易于让人从遁世主义、英雄主义或苦行主义等等久经时间考验的角度去看他的作品。无论如何,那些生活的小学生们最愿意相信这样的说教:伟大的成就是苦役、患难和挫折的果实。那种认为幸福也可在美的王国中占一席之地的念头未免过于想好事,令人们的ressentiment(忌恨)难于接受。

78、当文学作为一门普通艺术时,它蕞重要的是讲故事和要传达给读者的东西。当它变成一门技术时,各种各样的试验就出来了。作者要表达一些东西,能直接唤起你在文字之外的感受。

79、他们本想执着地眷恋一个爱人、一位友人、某些信念;遗忘从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淹没他们最美丽、最宝贵的记忆。----《追忆似水年华》

80、Inanotherplaceonecornerseemedreservedforthevariouscommonspecies,ofatidywhiteorpinklikedame’srocket,washedcleanlikeporcelainwithhousewifelycare,whilealittlefartheroff,others,pressedagainstoneanotherinatruefloatingflowerborder,suggestedgardenpansiesthathadcomelikebutterfliestoresttheirglossyblue-tingedwingsonthetransparentobliquityofthatwaterybed;ofthatcelestialbedaswell:foritgavetheflowersasoilofacolormoreprecious,moreaffectingthanthecoloroftheflowerthemselves;and,whetheritsparkledbeneaththewater-liliesintheafternooninthekaleidoscopeofsilent,watchfulandmobilecontentment,orwhethertowardseveningitfilled,likesomedistantport,withtheroseandreverieofthesunset,ceaselesslychangingsoastoremaininharmony,aroundthemorefixedcolorofthecorollasthemselves,withallthatismostprofound,mostfleeting,mostmysterious—allthatisinfinite—inthehour,itseemedtohavemadethemflowerinthemiddleoftheskyitself.

81、《天鹅之舞》的优势何在?普鲁斯特在1871年出生。1913年,他第一次开始写作,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在他把书稿交给安德烈·纪德的时候,纪德连看都没看就直接把它退了。你们想想看,在他的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普鲁斯特不被人视为伟大作家,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写《追忆似水年华》?《天鹅之舞》里展现了普鲁斯特的绝大部分人生。作为社交家的、全巴黎最会吹捧人的普鲁斯特,就在这本书里面。他吹捧谁?他喜欢谁?他竭力想要结交谁?这本书里都有所呈现。

82、我特别喜欢引用维也纳秃子艾腾贝格的例子。你去中央咖啡馆就会看到他的木像,他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他有一篇非常短的文章,说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两个东西可以让一个男人的生活崩溃,第一是财产上的剧烈变动,第二是爱情,然后还有健康。这已经就三样东西了,后面他列举的东西还多着呢。这句话里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但通过这种自相矛盾,他表达了他的思想。这是技术上面的试探。卡夫卡和普鲁斯特也在技术上面做出探索。我有没有可能用吃一块玛格丽特小饼的方法来突然回忆起那段时光,我能不能用表达玛格丽特小饼的口感来唤起你们的类似想象?

83、夏尔哈斯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在财产上面,他可能还不如普鲁斯特的父亲。但他把自己隐藏得非常好。贵族对他最大的需求是让他去鉴定古董。夏尔哈斯永远不会给贵族们一个评论。相反,他会说,你看这笔法跟你家16世纪的那幅画不太一样,你再看这个签名,跟你家收藏的那幅画也不太一样。这时公爵大人就会非常斩钉截铁地说这幅画是假的。反过来,如果他想说这幅画是真的,他就说,你看这个风格,里面所表达出来的理想跟你家所挂的这幅画是何其的相似。公爵会说,好,我买了。这是夏尔哈斯的狡猾之处。

84、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有时候,蜡烛才灭,我的眼皮儿随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着了。”半小时之后,我才想到应该睡觉;这一想,我反倒清醒过来。我打算把自以为还捏在手里的书放好,吹灭灯火。睡着的那会儿,我一直在思考刚才读的那本书,只是思路有点特别;我总觉得书里说的事儿,什么教堂呀,四重奏呀,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五世争强斗胜呀,全都同我直接有关。这种念头直到我醒来之后还延续了好几秒钟;它倒与我的理性不很相悖,只是象眼罩似的蒙住我的眼睛,使我一时觉察不到烛火早已熄灭。后来,它开始变得令人费解,好像是上一辈子的思想,经过还魂转世来到我的面前,于是书里的内容同我脱节,愿不愿意再挂上钩,全凭我自己决定。

85、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时,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

86、自从洛耀拉(Loyola)的宗教苦行以来还没有比这更极端的自我沉溺。

87、另外,普鲁斯特的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在很多地方,普鲁斯特喜欢用长句子。这可以说是贵族派的做法。他喜欢用关系代词比如qui,que,où,dont,quoi,lequel,laquelle等,这相当于英语的who,which等,去连接成长句子。他会把各种各样的场景打散,有的先写,有的后写,有的写完后留一个尾巴,等有相似的出发点时再把它写出来。所以,大家会觉得非常难读。

88、爱情的特性既使我们更怀疑,又使我们更轻信。与对其他的人的态度相比,我们更容易怀疑自己的恋人,但也更容易相信她的表白。

89、《追忆似水年华》是被公认为是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马塞尔·普鲁斯特在法国以及西欧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90、Mydestinationisnolongeraplace,ratheranewwayofseeing.我的目的地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新的观察方式。在夏天的那些房间里,你会向往和温馨的夜晚融合在一起,月光的清辉照在半开的百叶窗上,把它迷人的黑白相间的影子一直投射到床脚。人们几乎就睡在露天,像晨曦中被微风轻轻吹拂着的山雀。----《追忆似水年华》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