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18句从诗词看李清照的一生文案
admin 2023-09-03 01:10:04 文案短句 ℃一、李清照的一生
1、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当时的时代,妻告夫,要判三年徒刑,李清照为了摆脱虎狼之夫,毅然决然的做了。后获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九日之后获释。
2、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纵观李清照的一生,从一个深闺里无忧无虑的少女到最后颠沛流离的妇人,不论是哪种角色,李清照都自有一股气质在,让人敬畏称许,这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3、两地分居自然难免相思苦,也因此李清照有了许多思夫之作,词作同样是其真实生活写照。
4、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5、好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绝妙之极,真可谓千古绝唱。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7、北方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书画、金石等收藏,共装订了十五大车,意欲南下到建康。此时,宋高宗赵构早在建康建立了南宋朝廷,却一味奉行求和政策,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北方人民处在金兵水深火热的统治中。
8、李清照的纪念堂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据此确定她的故居在漱玉泉畔。纪念堂是仿宋建筑,大门上挂有由郭沫若亲笔题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陈列厅里展陈着李清照的画像和著作,还有他父亲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题名刻石拓片,以及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叶圣陶、冯沅君、臧克家、夏承焘、唐圭璋等人的题字等。
9、她也曾拥有着一份让旁人艳羡的爱情,最初约会回来作一《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丈夫赵明诚大抵是懂得她的,相传两人闺房之乐便是吟诗对酒,丈夫在外两人总是书信往来,一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道尽无尽相思,这样一个女子怎不使得赵明诚心神摇曳。
10、地址:大东区小什字街184号1门
1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2、她遇见的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少女的娇羞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凸显了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13、李清照与赵明诚成亲之后虽然情投意合、你侬我侬,但婚后没多久,赵明诚走上仕途,也因此外出任职,短暂的甜蜜之后,他们常常处于分离状态。李清照不忍分别,在锦帕上写了这首词,赠予夫君。
14、虽然李清照经历了常人所未经历的痛苦,但她依然从个人情感中走出来,关心国家命运。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怀故国的情怀。
15、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16、而一年之后,李清照又写了一阕《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7、醉翁之意不在“梅”,不经意间偷瞄那位“客”一眼。欲隐还露,这般的羞涩又大胆!
18、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留存的诗、词、文、赋为数不多.其中的词以(轻柔婉丽)、(曲折缠绵)而著称。
19、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20、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二、从诗词看李清照的一生
1、佳人配才子,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还流传下一段佳话。据说,赵明诚小时候曾做梦,梦中他吟诵出这样四句真言,即“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明诚醒来后十分困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请教父亲。父亲哈哈大笑说道:“言与司,乃词字,安上已脱,为女字,芝芙草拔则是之夫二字,合起来便是词女之夫”,二人应梦成婚,真是一段天赐良缘,好一对天作之合。
2、词人表达了她当时的心境:花已尽,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想说话,泪先留下来,想双溪行舟,担心载不动许多愁。
3、绍兴二年,李清照在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晚景颇为凄凉,卒年五十三。
4、1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她倚靠在枕头上看会儿闲书,时而看看门外雨水拍打树木的景象。还有那木樨花在风中摇曳,在雨中静默。事到如今,能够给人带来些许慰藉的,似乎只有眼前这棵木樨花了。
6、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贿赂,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8、作者托物抒怀、咏物抒情,咏颂桂花的独特风韵,赞其秉性温雅柔和,认为桂花惟将浓郁的芳香飘人间,犹如隐居君子,以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世人敬佩。作者叹惜屈原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美德,唯独不收桂花,实在可惜。
9、纵观李清照的整个人生历程,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春闺思归的少妇,再到颠沛流离的妇人,不论是何种身份,她都给人一种不疾不徐、不悲不哀的气度。
10、雨打梧桐,在风雨中败谢的菊花,想来也不会再有人采摘。冷清、寂寥、凄惨。不管是外界的氛围,还是内在的心境,全然围绕一个“愁”字。那哀愁,那苦闷,一个“愁”字远远无法了结。
11、然而聪慧率真的李清照,并不拘泥于庭院生活之中,从那篇最为著名的《如梦令》便能知晓。
12、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3、地址:铁西区北三东路15甲3门
1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5、她在宋代众多的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作者在词中所展现出的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李清照有着中国古代广大妇女当时所没有的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的思想,并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因此,李清照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女词人。
16、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17、美不应该只有完整的美,还应该有破碎的美。
18、自古女子多痴情,骄傲一生的张爱玲,如此,我曾惋惜多次毁于俗情的才女鱼玄机,如此,还有肉身安置于西湖河畔的苏小小秦淮八绝柳如是……我们的才女李清照,亦是如此。与君初识,犹如故人……
19、建炎三年(1129年),经过数年的艰难生活,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悲痛欲绝,葬毕赵明诚,大病一场。更让人伤心的是,在不断的颠沛流离中,两人所收藏的文物书籍不断折损,至绍兴元年(1131年)时,所有文物大都散失。
20、苦苦地在寻找着什么,却只见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怎能不让人感觉凄惨悲戚。
三、李清照的一生经历详细
1、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面对困难,她勇于面对,作为女子,她关心国家命运,勇于与错误的人决裂,坚守自我。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眼波一转,宛如秋水般明澈动人,心中的欣喜与悸动也映照在双眸中。她害怕被人猜出自己的心思,偏偏就被人猜,娇嗔之余亦有羞赧。
5、然而她忘不了丈夫的临终遗言,流亡期间他们曾携带了许多文稿书籍和金石器物,并且《金石录》尚未成书,李清照惟有依靠这些精神寄托苟且偷生。
6、花自飘,水自流,人世间离别在所难免。但仍愿意相信,人虽分开两地,但心系一处,一样的相思,各自惆怅。这样的闲与愁,真是扰人清梦,方觉放下,就再次袭上心头。
7、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8、赵蓉蓉,女,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在读化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刘祈星副教授。我所在的绿色制药团队曾获三峡大学第十七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团队以“让每一位学生取得超乎想象的进步”为人才培养愿景。在团队“学科交叉融通”的理念指导下,热爱古诗词,热爱生活。李清照是我最喜欢的女词人之她放荡不羁爱自由,李清照的一生是我个人对她的解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共同探索古诗词的奥秘。
9、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0、婚后,男人的真面目很快暴露出来,娶李清照只是为她手里残存的文物,发现她看守得严密,断不肯把这些与赵明诚费尽心血收藏的东西轻易交付时,竟对她大打出手。李清照抓住他的把柄,一状告上官府,申请离婚。宋代法律,无论什么原因,妻子告丈夫,就得坐上两年牢。所以婚虽然离掉了,张汝舟也倒了霉,但李清照也被抓了起来。幸亏朝中有友人帮忙,关了几天后就被赦免释放。
11、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
12、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1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14、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5、李清照少时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生活环境中,而且,她天资聪慧,敏锐好学,很有才华。王灼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碧鸡漫志》);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对年少时的李清照也大加赞赏。李清照年少时便擅长于写文章,而且,她特别能写诗,她写的诗受到了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的称赞,甚至认为她的诗不会输给古时的诗人。
16、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8、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外曾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歧国公。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
19、这首浅显易懂的词作,有“藕花深处”的风景,有“惊起鸥鹭”的细节。
20、李清照出生于书香家庭,父亲是朝廷官员,母亲是状元之女。但是不幸的是,母亲在生下她不久后就去世了。后妈又不敢管她太严,就间接的导致了李清照爱玩的性格。“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如梦令》就是在她十六七岁的时候写下的,从这句诗当中,也能看出来她的贪玩、自由和快乐,给人一种“年少不知愁”的感觉。
四、李清照的一生怎么形容
1、人说,诗言志,李清照一生留下了数百首珍贵的诗词作品,是我国诗词中的华美乐章。今天,我们梳理李清照的一生,用诗词是最好不过的了。
2、第一次波折因父亲而起。在李清照十八岁时,她嫁给当时的宰相之子为妻,婚后两人相处也挺融洽的,日子平淡温馨。然而在他们婚后第二年,朝堂产生动荡,其父亲受到影响而被赶出了京都。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受到大臣的蛊惑,想要延续父皇与皇兄时期的变法遗愿,希望再次全面推行新法。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6、而当时李清照的父亲属于保守派的人物,阻碍了皇帝变法的步伐。于是,皇帝便把其父亲逐出了京城。李清照因此而失去了坚实的娘家后盾,因而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在这次事件不久后,丈夫赵明诚结束求学之旅,进入仕途为官,小两口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滋润起来。
7、国家灭亡,家人的离散,经历了两段痛心的婚姻,时人的污垢渲染,此时的李清照已经被生活摧残的支离破碎了。生活把她的少女情怀,快乐无忧消磨的一干二净了,只给她剩下了伤国伤身,背井离乡之痛。
8、她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她的所爱所困,皆藏在她的词句中,品读李清照不同阶段的诗词,既有秾丽眷恋,又有清欢闲愁,山穷水尽时的柳暗花明,酸甜苦辣的传奇经历。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迁,都难掩她的才情。
9、除了赵明诚,没什么人更了解李清照。
10、李清照从小受到家风的熏陶,再加上聪颖过人,少年时生活于汴京,优渥的生活环境,热闹非凡的都市景象都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轰动了整个京师,无人不拍案叫绝。
11、她的词情真意切,富有音乐的美,其遣词用句之绝妙,其造境抒情之高深,是其他词人所难以做到的。她以女性的细腻感受去体悟生活中的深厚情感,以潇洒的态度去描写真实生活体验。她填的词,不做作,不掩饰,真实袒露,大胆倾诉。她自在自如地填写她的词,我行我素地表露她自己的真实心境。
12、秋雨连绵不绝,风烛残年,从酒中寻找一些慰藉。可是酒这东西,向来是只可助兴,借酒消愁愁更愁。风乍起时,大雁飞过,瞬间又勾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往事回忆,不禁感伤。
13、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此时她感到十分痛苦,一路颠沛流离、艰难逃亡,途中,图书文物都丢失了,文物古籍是支撑着她勇敢前行的精神寄托,而今几乎全散失了,这使她受到了重大的精神折磨。此时,他失去精神寄托,走投无路,孤独无依,实在很难再撑下去了。
14、李清照的学说才华,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胆魄骨气,以及李清照对于词与爱情的深切体悟,让她冠绝一个时代;李清照才情一流,风流、洒脱无而其心思之细腻,感受之真切,亦是那个时代无人能与之比拟。特别是在理学兴起的那个年代,她敢于如此真实地表达感情,敢于如此将女性的内心情感袒露地表达于词中,更是惊世骇俗,令很多男人羞愧不已。李清照画像
1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被上天宠爱过,也遗弃过;在残酷的现实中漂泊过,挣扎过,恨过,酣畅淋漓地爱过、活过……”。其实,李清照的这一生何曾“易安”?
16、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2004年,徐北文教授经过考证,撰文称:李清照籍贯应该是齐州历下人,即今济南市历城区人,但是其一生并未在济南定居过)。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外曾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岐国公。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1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赵是金
17、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8、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19、三首词,三段经历,一个人生。和李清照一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小的时候,会想着怎样赢得一颗糖;上学的时候,要应付各种考试;毕业了,面临工作压力;结婚了,又要想着养孩子照顾家人等等。
20、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五、一口气看完李清照的一生
1、《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2、下雨的春夜,屋外雨疏风骤,独酌灯台下,醉意催人睡。经过一夜深睡,也未能完全消解残酒。回想昨夜风雨,突然惦记起院子里的那些海棠花。询问身旁侍女,院中那些海棠花安否?侍女对此并不在意,只是轻松安慰了一句:那些海棠依旧,没有什么事。旁人又怎会懂得李清照那份细腻过人、敏感过人的情思?
3、除了写诗之外,李清照也开始填写词,她当时写的词已让她在词坛上崭露头角,有的词成了后世广为传诵的名作,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便是一阕很有意境的词:
4、两人婚后小别,又逢重阳节,相思无聊,只好作个小词。初识闺愁的少妇口吻,本色当行。也可以看出家境良好,生活细节上的精致讲究。赵明诚看到这一则美妙的小情书,心中不服气,绞尽脑汁又写了十五首,和老婆的放在一起,拿给朋友看。朋友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这三句最佳。”赵明诚就没脾气了。
5、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6、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7、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8、在江宁期间,李清照写了表达她的苍凉沉郁之感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9、她想到折一枝梅花寄给丈夫,“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哪里可以看到爱人的身影,她无人可寄赠。“人间天上”;写尽了寻觅之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
10、爱情,如烟花绽放时美好,也如烟灭时灰飞烟灭,从绚烂到一片狼藉漆黑。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与赵家三公子明诚,初遇一见倾心,凤冠霞帔嫁于如意郎君,携手走过三十余载,从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到困境中相濡以沫的爱人,从离别时的念念不忘,到阴阳永隔...
1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12、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
13、千古第一女词人,她担得起,只是那么让人扼腕的境遇真不希望她担着,和李煜一样,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的生不逢时,烂漫到浪漫再到绝望中仰望星空,中间的凄凉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只恻隐于这个才女跌宕的一生,迷醉于她绝美的词,赞叹于她超凡的才华,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可怜的人儿,娇柔的女子啊。
14、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一说曾改嫁张汝舟,但不久随即离婚,甚至因此闹上公堂。约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孙氏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
15、金兵入据中原时,李清照流寓南方,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
16、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17、我想,坚强不屈的人格应该是李清照除了诗词成就,留给我们后人最大财富吧!
1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9、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20、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六、李清照的一生
1、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一个天真、烂漫、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更加立体、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3、“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4、宋廷南渡前后,是大动乱的时期,在那个时期,人要正常活都不容易,女人要正常生活更艰难,而作为曾经生活优裕,爱情很幸福的女词人,在深爱的丈夫死后,家庭突发变故,被迫颠沛流离的寡妇,就更加艰难了,而她,李清照这位天才的女词人,却能创作出冠绝古今的极为优秀的词作,奠定了她在古典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就她在词坛上的显赫地位而言,李清照确实是“千古第一才女”。
5、“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6、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7、这一对恩爱夫妻,硬是被分隔在两地。而这对于李清照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她对赵明诚十分爱恋,爱得极为深情。早在崇宁二年(1103年),当赵明诚“负笈远游”时,她独住在家,便受不住了,她深情思念远行的丈夫,深闺寂寞,写下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8、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9、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10、李清照—半身飘零一世尽情
11、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如胶似漆,但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经常远游。新婚不久便出门收集金石之学,李清照苦于相思,每日倚于阁上,“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运转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天尽头处,云自卷舒,无人将寄锦书来,秋易凉,人易老,独上兰舟,无人相伴,不知那有情郎在何处。那么既然是独自相思,又为何是“两处闲愁”呢?这两处:一是己处,一是有情郎处,可谓是心有灵犀。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就如同李清照站在眼前,苦苦思念,她的词让她穿越古今,来到我们面前。
12、屏居乡里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依然研文治学。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地方知州。夫妻分别时,李清照经常饱尝相思之苦,《一剪梅》约作于此时。
13、李清照与赵明诚虽失去了在京都时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但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生活乐趣,算是有“易安”之乐。他们研读诗文,搜求金石,收集古籍,一道读书、赏画、鉴赏金石,过得很快乐。
14、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
16、世间女子芸芸,李清照却只有一个,李清照因为那首凄绝千古、惊艳四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被众人熟知。作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她的词作清新绝美、意蕴深长,更重要的是,她还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学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作品中充斥着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索然寂寥,能够很轻易地深入读者心里,牢牢钳住那个最隐幽的自我。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她的才华,她的家国情怀,她的胆魄骨气,足以让那个时代失色,风流无二。今天我们回顾“大家小书”之李清照...
17、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上一篇:精选150句易经全文完整版在线听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1960℃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775℃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676℃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434℃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399℃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311℃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256℃关于毅力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文案整理30句】
- 247℃名人名言图片带字壁纸【文案整理81句】
- 235℃银行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及感悟【文案整理8
- 210℃用四个时而造句子简单【文案整理34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