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免费阅读【文案整理84句】
admin 2023-03-03 08:36:53 qq说说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免费阅读
1、特丽莎不想从卡列宁那里获取什么,从未要求他给予爱的回报。她从未问过自己那种经常折磨人类情侣们的问题:他爱我吗?他是不爱别人?他比我爱他爱得更多吗?也许我们所有这些关于爱情的问题,这些度量、测定、试探以及对爱情的挽救,都有一个附加效果,就是把爱情削弱也许不能爱的原因,就是我们急切地希望被人爱,就是说,我们总是要求从对象那里得到什么东西(爱),以此代替了我们向他的奉献给予,代替了我们对他的无制和无所求取--除了他的陪伴。特丽莎照卡列宁原来的样子接受了他,没有幻想什么去试图改变他,一开始就赞同他狗的生活,不希望他从狗的生活离出来,也不嫉妒他的秘密私通。她训练他的动因不是要改变他(如一个丈夫试图改造妻子和一个妻子试图改造丈夫),只是给他提供一些基本语言,们能够交际和一起生活。没有人迫使她去爱卡列宁,爱狗是自愿的。
2、不仅如此,在米兰昆德拉前辈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学术甚至于生活中都存在kitsch,可以说是kitsch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丝毫没有注意。
3、但这不是昆德拉对生命的厌恶,而恰恰是以否定的方式去表达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4、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5、 若要问他们“波希米亚”一词让他们联想到什么,恐怕在他们眼前浮现出的,会是一个个全无联系的散乱的画面。(国家是什么。)
6、特蕾莎的软弱是以假乱真,她是真的强大,她在下一盘自己都没看穿的棋,但是结局她会彻底放下恐惧;而萨宾娜的强大是倒逼出来的力量,她是真的需要一个爱她的男人,成全她那份最真实的柔弱。有些人浑身带刺,往往不是为了伤人,而是保护自己。萨宾娜一生有两个重要的男人,弗兰茨爱她,崇拜她,却不能理解她。托马斯理解她,依赖她,却并不爱她。
7、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8、特蕾莎是个爱看书的姑娘,常常抱着书在街上走。
9、这里讲了一段捆绑一生,纠结到死才互相放过的爱情,当然没有赢家;这里讲了一对情人互相追逐逃避,又始终无法忘却的性友情,当然没能相守;这里讲了一段漫长的婚姻,从开始就是错误虚伪,又用不堪的谎言维系到一个人走进坟墓的讽刺,当然没有爱情。
10、背叛是能够想得到的罪过中最为可恨的一种。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如果我们背叛乙,是为了我们曾经背叛了的甲,那倒不一定意味着我们抚慰了甲。
11、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而体现出来的。
12、食色,性也。不高也不低的本能需求,不需自责、不必自满。
13、所以特蕾莎就是那个一直在寻找关系和意义的“生命之重”。她偏偏爱上了抛妻弃子,一生追求孤独和情欲的托马斯。认定要把这个风流成性的男人据为己有、捆绑一生,她离开托马斯爱的目光一寸都无法生活。多年来用她粘稠滞重的爱,想让灵与肉分离的“生命之轻”的托马斯灵肉合甘心坠落。但迎接她的永远是日日的恐惧和心碎。
14、走到后来,你会发现,一切偶然相逢,都是命中注定,一切偶然的巧合,都是必然的宿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免费阅读)。
15、某日黄昏,我们一干人等寻觅于此,之所以选在黄昏,也是取决于心脏的承受力。
16、但托马斯的风流始终没有停止,特蕾莎的忧愁也始终没有停止。直到有一天,特蕾莎抛出了一个非常悲伤的比喻。
17、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味,投向未知。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经典语录语句大全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9、黑暗是纯净的,完美的,没有思想,没有梦幻;这种黑暗无止无尽,无边无际;这种黑暗就是我们各人自身历带来的无限。
20、1958年,昆德拉发表作品《玩笑》,该书出版为他带来了世界级的声誉。1968年8月,苏联共产d入侵捷克,《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因此遭受迫害,所有作品从这个被占领的国家的书店和图书馆消失。之所以要提到昆德拉的早期作品《玩笑》这本书和“苏联入侵捷克”这一政治事件,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捷克社会,正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21、 只有在性上,那百万分之一的不同才显珍贵,因为不是公开就能了解的,而需要去征服。
22、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一直都以为是使命的东西。生命中还能剩些什么。
23、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一重复加重,二无瞬逝的减罪)灿烂轻盈(不信轮回。)而在一个真正的男人本可立刻采取行动的时刻,他却在责怪自己犹犹豫豫,剥夺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瞬间的一切意义。
24、个体性的丧失的确是场噩梦。通过作者对一大堆毫无特点,绝对相似的裸体人物的描述,我们很容易就想到集中营里赤身裸体排队受难的弱小民族;想到战战兢兢磕头如捣米的封建臣民;想到狂热崇拜元首高喊口号的昏暗时代。历史上,这样的场景真是太多太多了。
25、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深挖它文字背后的深意,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几乎每个人物、每个情节,乃至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隐喻。而整部小说就是隐喻套着隐喻创作完成的。
26、 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27、 他害怕承担责任。如果他请她来,她会来的,并奉献她的一切。
28、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没有了之后,她再没有什么可背叛的了?按理说,她应该感到幸福,可是她却感到了无比的虚空,无法从忧伤中振作起来。
29、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30、她对他说:“我被活埋了。埋了很长时间了。你每个星期来看我一次。你敲一敲墓穴,我就出来,我满眼都是土。”
31、 “同情”这个词一般会引发蔑视,它指的是一种处于次要地位的感情,同爱情没有瓜葛。
32、星期六和星期日,他感觉到温馨的生命之轻从未来的深处向他飘来。
33、这个跷跷板在这个没有轮回的人世间大开大合地摇摆着,直到他们一起把卡列宁埋葬在两棵苹果树中间,跷跷板产生了一瞬间惊讶的平衡。这种生与死的和谐,反手给了轻与重一巴掌,于是灵肉也不愿再乱生事端,就此安息了。
34、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
35、迎春的腹部痉挛一般的阵痛也越来越强烈和频繁,她知道快要临产了,也只能强撑着身子先火化了公公婆婆,自己却在悲痛时临产,想到丈夫的无情,伤心的迎春躺在刚生下的孩子旁,肉身已经因为产后大出血冰凉了,魂魄游离了出来,一心直想着要赶到赤峰的陈潇那里去跟他算账。
36、特蕾莎在激情的驱使下拍摄照片,哪怕被俄军抓获恐吓她要枪毙,放出来之后还照拍不误。她的社会交际不广,大多数的行为是出自内心直接的感情,有时候会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瑞士的女摄影师直接告诉她,她落伍了。对托马斯的爱是她最先考虑的事情,这种理想化的人物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37、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38、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39、似乎绘声绘色说故事的人们语速都很快,没多久就轮到琳儿我了,搜肠刮肚地,我给他们讲了个童年纳凉时听来的鬼故事:
40、怎么可能,当特蕾莎因为他出轨而难过的时候,他的心痛也是刻骨铭心的,他发文进行政治批判,因拒绝修改自己的言论而失去工作,社会地位急转直降,成为一名底层的擦玻璃工人。
41、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
42、不要做太多的抗争,最好的东西总是发生在出乎意料的时候。
43、对弗兰茨来说,音乐能使人迷醉,是一种最接近于酒神狄俄尼索斯之类的艺术。没有正沉醉于一本小说或一幅画,但谁能克制住不沉醉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巴脱克的钢琴二重奏鸣曲、打击乐以及“硬壳虫”乐队的白色唱片集呢?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解放的力量,把他从孤独、内省以及图书馆的尘埃中解放了出来,打开了他身体的大门,让他的灵魂走人世间,获得友谊。
44、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45、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早以前就读过。当时看到这样的书名,立即就引起了我所有的兴趣。尽管当时看得很努力,但是我相信除了这个书名,书里到底讲了写什么,还是有些困惑,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却深刻地刻在了心里。
46、他笔下的爱情小说如此,托马斯与特蕾莎的故事亦如是——
47、爱情只是他乞求对象怜悯的一种欲望。象一个被缴了械的战俘,事先就把对付打击的防卫力量解除了,打击降临时他也就无所惊奇。爱情意味着对某种打击的不断期待。
48、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49、 他不能肯定自已是否做对了,但能肯定他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
50、本来生命已经轻得他无法承受。但他没想到还有他更无法承受的,直到他的生命中出现了特蕾莎。从来不让女人在家里过夜也不在女人家里过夜的他,让她在自己家里待了一个星期。他害怕太晚回家,因为特蕾莎在等他。他在和情人上床的时候偷偷看表,想尽快结束。更有甚者,这个抛弃所有责任,渴望像原始人在森林里恣肆奔跑的男子,竟然为特蕾莎进入了婚姻!
51、Es muss sein,意思是非如此不可。
52、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来说,总是想着一切旅程的某个终点是不可忍受的。
53、这句话出自捷克作者米兰 昆德拉最出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经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后正式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4、你所在意的总是那个你最无法掌握、最摸不透的人,无论男人女人。你觉得自己无法完全拥有,患得患失,这样的感情既让人焦虑,又让你乐此不疲,止不住的想要得到全部。
55、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56、不要把时间花在一个不在乎与你一起分享的人身上。
57、大学生与自学者的差别与其说在于知识面,还不如说在于他们的生命力以及自信心。
58、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在背叛,或者是自己,或者是爱情,或者是自由,又或者是意义。而在所有背叛之途里,萨宾娜是走得最远的,这也是我觉得或许她才是小说主角的原因。其他人都不断追求生命之重,这会让他们难以意识到之所以无法停止,是因为害怕生命的无所适从和大段空白。而萨宾娜却一直执着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最终在一片寂寞和恐惧中坦然拥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9、弗兰茨生活在瑞士富裕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对萨比娜惨痛悲剧的祖国有一种思乡般的向往,他甚至潜意识中将萨比娜看作一位经受苦难的女神,对她有着“难以解释和不可理解”的“超凡之爱”。萨比娜的野性和自由极大地冲击了弗兰茨信守的伦理观和生活轨迹,给了他开始新生活的契机,萨比娜离开后弗兰茨发现她在不在其实对他并不重要,她留下的印痕,还有新生的自由才是重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弗兰茨对她的崇拜也未改变分毫。
60、推荐给你一本修炼自我的好物:2023十点读书听书日历。
61、这一系列偶然的巧合,看起来自然而然,细想起来却又意味深长,因为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将原本不同世界里的两个人推到对方面前。
62、久违的单身汉生活让托马斯重获轻盈,书上写道:
63、有一段描述是这样的:当捷克政要被劫持到莫斯科签了协议回到布拉格,杜布切克在演讲中一再停顿,整个国家结结巴巴,忍气吞声,屈辱成了家常便饭。小酒馆招待出身的特蕾莎,届时已经成长为一名冲上街头拍摄俄国士兵持枪对准游行人群的摄影师,但在个人情感障碍与家国危难双重压迫下,她与托马斯不得不移居瑞士,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64、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5、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爱上了她的灵魂。
66、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背负责任和重担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因为这种毫无束缚的轻松,而变得飘浮和虚空,变得没有了重心和方向,变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67、这种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可以解释很多东西,绝对认同事业的人,破产或失去工作后可能走向自杀;绝对认同权利和升学率的校长,随意缩减学生们的放假时间;绝对认可麻辣烫的人,你把他的那份吃了他就活不下去。我们回到正题,为什么昆德拉如此反对媚俗:你如此认同被灌输到你脑子里的那些价值观,那么你自己的思考在哪里呢?
68、也许上帝让你在遇见那个合适的人之前遇见很多错误的人,所以,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心存感激。
69、他想在他的生活中为她创造出一块独立的天地,一片纯净的禁区。
70、她的负罪感如同原罪一样解释不清。她做了一切所能来摆脱她。她愿做一切事以讨得母亲的欢心,交出全部工资,做家务,照顾弟妹,用整个星期扫房屋和洗东西。
71、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72、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73、 恐惧是一种撞击,是彻底失去理智的一瞬间。恐惧没有一丝美的痕迹。……忧虑则相反,它意味着我们是有所知的。
74、现在社会上人们普遍比较浮躁,这种风气也侵害到大学校园,有些学生整天不认真上课,上课的时候打游戏,回到宿舍以后也不学习,通宵玩手机。
75、希望等自己生命更成熟一点的时候,再读,能理解更多一点。
76、当然是。相处的第一刻,托马斯就把特蕾莎看成一个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对她感到一种无法解释的爱。通过特蕾莎他明白,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虽然第一章第九节里提到了同情心,特蕾莎在两人的婚姻生活中也一直处于依赖地位,但不能说托马斯对特蕾莎的感情是怜悯。客观上看两人的感情确实有不平等性,但主观上托马斯一直对特蕾莎爱恋而尊重,“不允许任何人觉得特蕾莎不好”,甚至在特蕾莎与其他人共舞的时候他也会吃醋。
77、正如张爱玲也这样说,历史挟裹着人往前走,半点不由人。
78、小说依托六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历史背景,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等人物,以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
79、 她们其实是在庆贺面临的死亡,因为死亡终使她们变得绝对相似。
80、时局动荡,后来托马斯甘愿放弃体面的工作和情人,带着特蕾莎和狗去乡下,离群索居。
81、“人类的时间不是一种圆形的循环,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所以人不幸福,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
82、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
83、其次,看过昆德拉的所有小说,会发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其中较为乐观,观点也是较为生动的一本。昆德拉惯用的反讽手法在本书中几乎无迹,反而是对人物行为、思想以及情感一遍遍做着不厌其烦的解释——简直有些不像他了。这本书切入人性的角度是恋人之爱、友人之爱、家国之爱等正面情感,不应受到以道义为名的非议。
- 上一篇:幽默冷笑话段子简短【文案整理6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