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29句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精选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内容)

admin 2023-11-12 11:00:10 文案短句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

1、古诗赏析|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王孙:贵族,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4、诵读专家: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作者:白居易 (唐代)

7、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8、这首诗描写暮春景色,草长得很茂盛了。因为和友人离别,也只有暮春景色才能衬托出作者的心情,惜春就是惜别。

9、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吧。

10、《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11、《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的是春季草原的景色。

12、虽说诗句也许浅显,但是它蕴含着我们对天地世界的感受和认识,所以这是一种顽强生命力的象征。这句子顿挫有力,“野火烧不尽”这种漫天的野草,看似它很卑贱,看似无甚价值,致使我们经常不在意它,但是它却那么有生机。这是只有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味,再加上高妙的诗才,才能总结出这种句子。

13、接着我又考虑到,这样可能涉及的范围会很小,所以,我又决定尽微薄之力,从今天开始每周讲古诗,古文,圣贤之作等,看看是否真的会有助于更多的孩子学习。我首选教育部新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开讲!

14、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15、仔细想想,“远芳侵古道”,用了一个“侵”字,就好像侵占了古道的地盘,而“晴翠”,那种翠绿与荒城相应。我们在很古老的时代就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是“其命维新”,即这个国家是从荒远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这么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但是它的命运永远长新、生生不已。所以用“晴翠”,用这种新生的翠绿来照亮那种古老的东西,而古老的东西与此一接,它又闪耀出一种新鲜的东西,所以这两句很有历史的深度和厚度,颇有历史感。这两句虽然不如前面那么显豁、那么耀眼,但是它很耐人寻味。

1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17、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是什么意思?本诗又名《草》。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18、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19、春chūn风fēnɡ吹chuī又yòu生shēnɡ。

20、讲解专家: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内容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

2、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也是白居易的成名之作。通过对原野上野草的描写,表达出自然生命的顽强之美,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广为后世传唱。

3、实际上是“一岁一荣枯”

4、(A.野草生长在原野上B.农夫在照顾野草C.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5、这也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6、萋萋:茂盛的样子。这两句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7、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8、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9、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我非常喜欢,也希望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我的阅读体会。今天,我分享一段我自己读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大家交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10、把古诗唱给你听|《登鹳雀楼》

11、0古朗月行(节选)

1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13、《早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游山西村》陆游《锄禾》(悯农)李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乌衣巷》刘禹锡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16、起句实赋草字,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这两句平平淡淡地如实写来,看似无奇,实则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而作者以“离离”二字冠于句首,则给我们造成一种春草繁茂的印象。《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离离”是用来描写一种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状态。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二句的重点在“荣”,而不在“枯”。这就为下面的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了铺垫。据说此二句尤为顾况所赏识,原因在于它不仅展示了草木的顽强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象征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17、来源:江西教育网综合整理

18、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19、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0、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

1、把古诗唱给你听|《出塞》

2、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4、把古诗唱给你听|《读唐诗》

5、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6、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7、其后“一岁一枯荣”,一年要枯一次、荣一次,实际上是“一岁一荣枯”,但那样写读着不甚顺口,所以是“一枯荣”,这就是草的特点。所以诗起得很平稳也很顺畅,到处是草,它每年都要生一次死一次,青一次黄一次,永远不停,周而复始。广大的原野上长满了这种草。

8、用新生的翠绿来照亮古老的东西

9、离lí离lí原yuán上shànɡ草cǎo,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12、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13、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14、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15、今天要讲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中的一首

1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7、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18、白话文: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19、(A.野草生长的季节B.野草不屈不挠的生命力C.草原上热闹的景象)

2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入声字:不,接,别。拗救在第二联。野火烧不尽,第四字拗,所以下句第三字补一个平声“吹”字。(另一种解释:不等入声字,在诗词里有“入声代平”的现象。“不”字若平,则此句未拗)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带拼音

1、把古诗唱给你听|《寻胡隐君》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3、把古诗唱给你听|《黄鹤楼》

4、点击上方微言教育,一键关注我们!

5、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6、作者:唐白居易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7、最后以“凄凄满别情”,将这份春草的盎然之势,古原的不灭之情,都给予了相思不舍的真情。

8、《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9、赋得古草原离别作者不是贺知章,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候写的。全诗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0、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11、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

12、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13、《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不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1)

1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5、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新生。业火不能把它烧尽,春风吹来它又重生。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又要为朋友送别,芳草青青像是满含别情。

16、如此,考官大人们无不惊叹,赞不绝口。此习作也就这么流传了出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到了我们的课本里。

17、这首古诗,区区几句,完全彰显了白居易的所读经典(自然借用《楚辞》名句)之多,时文也不少的——他还借助了,当时唐朝流传最胜诗人的名句——可谓是浩渺博学。

18、形容那些代表历史正方向却被压制的东西

19、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唐诗中名篇里的名句。

20、《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扩展资料(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文网

1、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2、()野火烧不尽野草的原因是什么?

3、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4、“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5、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因晚年定居香山,所以自号香山居士。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释:(离离)形容青草繁茂的样子。(侵)蔓延。(睛翠)阳光下翠绿的青草。(王孙)本指贵族子弟,泛指行人。(萋萋)草盛的样子。诗意:草原上茂盛的野草,一年一度由枯萎而繁茂。野火无法烧尽,春风吹来,又会生长起来。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道,阳光照耀下的翠绿草色连着荒凉的古城。目送远行的人离去,茂密的野草似乎都饱含着惜别的深情。

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出生日期:公元772年2月28日逝世日期:公元846年

8、既然是私塾,那就“私”到底,完全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没有完全一致的教法,没有完全统一的教材,完全根据孩子的情况(理想,兴趣,基本素养,社交期待,职业需求等),进行专门设计和教学。

9、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1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1、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草书贴(1)(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4、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15、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6、可是,白居易却用四季更替及青草一年生的自然现象,从秋跳到了春——一岁一枯荣。始终将春天的繁茂景色,放在落笔处——远芳侵古道,青翠接荒城——就这么生机勃勃地将“古原草”描述得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不可摧毁。

17、第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18、生命力极强,放火烧毁,不打紧,今年烧了明年长得更旺,草反而变成了肥料。所以这句子把天地的生机、那种不可遏制的生机表现出来了,所以后来我们经常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那些代表历史正方向却被压制的东西,表现它的不屈不挠、它的死而复生。

19、《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20、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六、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

1、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2、此诗首状原草之貌,继摄原草之魂,复绘古原春景,结以古原送别,真是一波三折,联联翻出新意。而其景其思其情,又无不息息相关,互相映衬,完整一体。

3、这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曲(野草颂),也是生命的赞歌。原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4、白话文: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5、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6、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得是什么意思?赋得:用古诗或成语作诗。诗名前通常有“赋得”字。这是古人作诗或文人聚会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著,这首诗表达了朋友的离别之情,通过描写古代平面上的野草,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野草颂,然后又可以看作是一首生命颂,前四句重点讲述了野草生命的历时美,后四句以同步美为主,整首诗构图严谨,语言自然流畅,对仗保持得很好,山水诗和谐,二人意境完美;这首诗是一首以“古原草送别”为主题的诗。

7、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

9、出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10、如下图:白话释义: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11、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12、“又送”,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诗前面并没有第一次送别,而这也不是诗里面要写的。这里是指一种人间不断发生的、每次发生都让人伤感的场景,具体即指送别。这里把诗题中的“送别”二字单独表现出来了,且还运用了典故,“王孙”指的是公子王孙。但白居易这里不是招,而是指送别,他将原来的典故活用了。另外,这里又与草连起来了,可以说借用得是十分巧妙。他用“萋萋”来形容离别的时候漫天翠绿的草,仿佛离人满满的离愁别绪,把情绪具象化了。

13、(yěhuǒshāobújìn,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

14、我很想告诉孩子们一个真相——这首古诗,其实不是白居易送别朋友的写作,虽然内容很感人,很形象,很丰满,还有深深的离别惆怅之情。但不是,就不是!

15、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试答卷习作。

1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7、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18、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19、《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三年(787)间,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20、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1、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的意思如下: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芳香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茂盛的野草,充塞胸怀。

2、白话文: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3、白居易的这首诗——送别部分(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是借助词句而来。

4、当时考官大臣们看到白居易的这卷子,那是非常的吃惊呀!他们的惊讶,不仅仅是这首诗的内容和文辞有多么的美,而是看到了白居易这位考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丰富到了令人无不感叹的地步。

5、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前两句写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这两句平平淡淡地如实写来,看似无奇,实则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诗人以以“离离”二字冠于句首,则给我们造成一种春草繁茂的印象。“离离”是用来描写一种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状态。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二句的重点在“荣”,而不在“枯”。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草木的顽强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象征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6、注释离离:繁盛的样子。

7、“晴翠”,绿得很阳光,绿得很媚人,绿得很青春,这便是“翠”。另外,“晴翠”,是指在阳光照耀下。后面“接荒城”,“荒城”不是荒凉的意思,春天怎么会有荒凉的东西呢?而是讲这个城市也是自古而来的,与“古道”相互对应。古原上草带着一个“古”字好了,指荒古以来的人民居落,“晴翠”接着它,实际上仍与先前一样,就把一种现实中不断生长、不断生死变化的草和一种亘古如兹的历史联系了起来。所以这两句虽然不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么警策,看了以后灼人眼目,但是它很有意味。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把古诗唱给你听|《相思》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