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45句望洞庭古诗的意思(精选望洞庭古诗原文及翻译)
admin 2023-12-13 08:17:04 文案短句 ℃一、望洞庭古诗
1、 望洞庭这首诗非白居易所作,而是刘禹锡的佳作。 望洞庭
2、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滁州西涧》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5、请发邮件至:shudan100@qq.com
6、民间故事丨疗愈故事丨暖房子(1)
7、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8、奇先生妙小姐系列丨暖房子系列(2)
9、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10、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此诗当作于是年。
11、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12、全诗以“望”字引领。诗的前两句写仰望与俯瞰,诗人俯仰之间看到“湖光秋月两相和”,营造出幽静的气氛,并用形象的比喻“镜未磨”描绘出洞庭夜色的朦胧美。首句中的“和”字不仅写出洞庭湖水天一色的景致,更赋予景色一种浑然天成的韵味。次句中的“潭面无风”,更是进一步渲染了洞庭月色的和谐与静谧。
1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游子吟》
14、岳阳楼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阳市西门的城墙上。岳阳楼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齐名,并称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三大名楼”。登楼俯瞰洞庭湖,水面烟波浩渺,苍苍茫茫,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16、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17、▍主讲人:玉笙老师,小学语文签约老师。
18、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玉笙老师讲解音频
19、①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20、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二、望洞庭古诗原文及翻译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2、潭面无风镜未磨。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
3、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望洞庭作者:刘禹锡(liúyǔxī)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6、湖光:湖面的波光。
7、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
8、点击绿标听诗词标准朗读
9、《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菩萨蛮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0、情智品德丨超高点击丨经典绘本集
1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12、它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13、当你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书时,请关注这个号!
1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15、④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澈的湖面。青螺:青绿色的螺壳,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6、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7、山行,远处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8、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1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20、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三、望洞庭古诗的意思
1、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2、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再把洞庭湖的小山比作青螺。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擦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青螺。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比喻,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3、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畔独步寻花》
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浪淘沙》
7、这首山水小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人对面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8、白银:一作“白云”。
9、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侵删!
10、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11、《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蜂》
13、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14、《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15、“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16、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1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8、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19、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20、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四、望洞庭古诗意思全解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2、《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3、此外,“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蕴更在诗人与众不同的气度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此时作者正处于人生的低谷,遭到贬官,途径洞庭湖,没有悲伤惆怅,反而从百里洞庭中,得到了一份海纳百川的包容与释然,以高远的视野与心态,面对命运的坎坷,面对名利得失,将百里的洞庭,苍翠的山水比作餐盘青螺,这是何等的大气与包容,怪不得后人称颂作者为“诗豪”。再回看首句的“和”,也更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心胸与景色的宁静辽阔的融和。
4、全诗翻译: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5、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6、希望树2022级全年制幼小衔接招生
7、《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8、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9、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内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0、0安全教育丨0治愈故事丨0乐乐趣出版
11、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1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13、专职帮你和孩子筛选好书,过滤烂书。
14、俗话说:日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诗歌是承载口述传统的中流砥柱,千百年来,传达了各种文化的内在价值。诗歌贯穿人类整个历史,不论是何种文化、不论其在哪一片大陆,诗歌都在传诵着我们共同的人性和共有的价值观念,将最简单的词句转化为对话与和平的有力催化剂。
15、望洞庭作者是刘禹锡,不是王昌龄。
16、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17、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的《塞下曲》,这是一首叙事诗,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错过前面课程的同学戳这里补课啦☞小学生必备75首古诗讲解——34《塞下曲》)
18、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19、注释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20、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
五、望洞庭古诗朗诵视频
1、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2、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3、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4、小邹啊,你也做练习册是不。我来两句: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湖光秋月两相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6、遥望洞庭山水翠,yáowàngDòngtíngshānshuǐcuì,
7、《望洞庭》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原文:《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9、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10、《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1、yào wàng dong ting shan shui cui bai yin pan li yi qing luo。
12、??有志者·跟我来??
13、洞庭湖的湖面波光粼粼,白晃晃的秋月高高地挂在晴朗的夜空上,这美丽的景色,让人赞不绝口。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平静得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一样,模模糊糊的,看也看不清楚。水中的月亮有很多很多的皱纹,是月亮老了,还是月亮疲倦?可是抬头一看,月亮却好好的,没有一点儿皱纹,它的皮肤光滑的无法形容。远望美丽的洞庭湖,洞庭湖的山真绿啊!像翠绿色的屏障,绿油油的,倒映水中。湖中间那一座绿色的君山,就像一颗很小的青螺,插在白银盘中,真不愧是洞庭湖!我被它深深着吸引住了。
14、两:指湖光和秋月。
15、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16、“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7、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
18、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19、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20、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六、望洞庭古诗
1、读了古诗《望洞庭》,感受着岳阳楼)的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还是理解为“无风的湖面就如同未经打磨的镜面一般暗淡无光”为妥。这样解释,既与当时湖面上光线不足,水波不兴的情境相合,也与诗人置身于特殊的观察位置——岳阳楼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见相符。
2、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
3、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4、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5、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6、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7、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tan miàn wu feng jing wéi mo。
10、情绪管理丨青豆书坊丨疗愈系故事
11、“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12、湖光秋月两相和,húguāngqiūyuèliǎngxiānghé,
1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
14、“Hey,这里是有温度有爱心的山东学习群,群内每日阅读打卡、教育分享、试卷资料共享,相互陪伴,共同进步!
15、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16、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17、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18、《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20、遥望洞庭湖和湖里的君山小岛,真是山青水秀,如同白银盘子里托着一枚青螺。
1、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èi mó
2、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3、唐代:刘禹锡tángdài:liúyǔxī
4、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
6、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7、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8、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9、洞庭湖秋月图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0、望洞庭古诗意思:秋夜,湖水的波光和明亮的月光互相辉映,湖上风平浪静,水面像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远望洞庭中的君山和湖水一样青翠,好像白银的盘子里一颗青色的田螺。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1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词大意描述: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12、今天我们将要和玉笙老师一起学习第三十五首古诗——《望洞庭》,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3、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今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14、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秋月之下宁静柔美的洞庭湖景。
15、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16、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17、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18、洞庭湖的风光与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在风平浪静时如同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
19、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20、同步课程指导,经典内容拓展
1、诗的后两句写远望的情景,在皓月之下,湖面被染上银辉,湖中的小岛则显得更加青翠,远远望去如同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放在了银盘上,真是惹人喜爱。
2、②湖光:湖面的波光。和:和谐,这里指湖水与月色融为一体。
3、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4、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5、《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 上一篇:105句湘夫人欣赏(精选湘夫人的意境)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0℃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61℃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3℃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1℃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51℃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33℃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5℃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89℃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