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36句崔颢简介100字(精选黄鹤楼作者崔颢简介)

admin 2023-12-14 10:12:05 文案短句

一、崔颢简介

1、这是一首怀古思今、借景抒情的佳作。诗歌的首联写诗人怀着对黄鹤楼这一历史古迹的憧憬前往。颔联由眼前所见到的景色引发了强烈的感慨。颈联描写了远处的秀美景色,艳阳高照的天空下,远处汉阳城中的景色清晰可见。尾联描写诗人沉浸于黄鹤楼的美景之中,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天色渐晚,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

2、名篇名诵|徐涛诵咏高适《别董大》

3、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4、崔颢(704年?—754年),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5、诗的主旨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

6、颔联写“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颈联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7、(唐诗三百首24)孟浩然《宿建德江》

8、以为是仙人黄子安:

9、作者介绍: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这首《黄鹤楼》,《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10、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11、体裁相同,都是不太标准的七言律诗;

12、(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13、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14、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入若耶溪》

15、名篇名诵|张家声咏诵杜甫《新婚别》

16、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

17、2004年7月24日,夏青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

18、(唐诗三百首40)李颀《送魏万之京》

1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黄鹤楼:天下名楼之故址在今天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黄鹤山西北的黄鹄矶上,后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被移至武昌桥头。传说此楼肇建于三国时代,至唐代其名始盛。

二、黄鹤楼作者崔颢简介

1、名篇名诵|孙道临诵咏贺知章《咏柳》

2、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3、(唐诗三百首9)张旭《桃花溪》

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名篇名诵|鲍国安咏诵苏轼《前赤壁赋》

6、童丽,安徽马鞍山人,歌手。她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声乐,得过全市一等奖,中学毕业后就开始专门学习声乐。2005年,加盟了一个颇有经验的发烧唱片公司,之后她的首张发烧专辑《对话2》一推出就反响热烈,之后她便一直保持着极其高产的纪录:2005年12月推出《独家爱唱》;2006年3月,在《君再来2》中以其独有的演唱风格演绎了邓丽君的经典歌曲。专辑作品有《渭城曲》、《君再来2》、《爱我别走》等。

7、名篇名诵|王刚咏诵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9、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10、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11、(唐诗三百首34)孟浩然《留别王维》

12、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13、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14、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15、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16、(唐诗三百首31)王湾《次北固山下》

17、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赠梁州张都督》

18、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19、彭进苗,野草诗社副理事长,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兼企业家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湖南儒商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湖南岳麓诗社副社长,碧湖诗社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书画协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湖南电视台。自幼酷爱诗词书法国画,数十年寒暑勤耕不辍,诗联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一个人的唐风宋韵——彭进苗诗词精选》。

20、(唐诗三百首7)宋之问《渡汉江》

三、崔颢简介100字

1、李白效仿而作的《登金陵凤凰台》和《鹦鹉洲》两诗,尚常流播人口,而传为崔颢所本的那一首诗则鲜为人知,那是初唐沈佺期的一首应制之作,诗名《龙池篇》:“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崔颢的《黄鹤楼》句法与之绝似,但整体韵味上显然有出蓝之胜。因此世人多能道《黄鹤楼》,而《龙池篇》却寂寞多了。

2、(唐诗三百首5)沈佺期《杂诗》

3、他的字不详,号也不详.崔颢(704~754),字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青年时诗风轻艳,多写妇女题材,晚年出入边塞,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篇,诗风亦转为刚健雄浑、豪迈壮逸。

4、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5、名篇名诵|吕中咏诵柳永《雨霖铃》

6、三黄鹤、凤凰分别代表道家、儒家两种境界

7、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8、张华强与湖南碳谷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锋及作者视察工地

9、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10、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11、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12、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

13、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会长、名誉会长。

14、对这两首诗,历来多有评价。金圣叹说,李白这首诗如果是拟崔颢的《黄鹤楼》,“便是出手早低一格”;施蛰存先生则认为,《登金陵凤凰台》更胜一筹,但是因为崔诗在前,太白有仿写之嫌,所以综合来看应该是个平手。本人觉得,文无第武无第两首诗孰更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从这次“斗诗”事件的影响力来说,只要有这个传说,崔颢就赢了,原因至少有两个。

15、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

16、(唐诗三百首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7、崔颢唐朝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18、开篇的“昔人”,是指相关黄鹤楼的典故。《南齐书·州郡志》载,山人黄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因以名楼;《寰宇记》则说是费文祎登仙,曾乘黄鹤来此歇息,故名。崔颢采用的是哪种说法,不详,他借此吟咏,是感慨往事悠悠,俱如逝水,乘鹤的仙人或曰先贤已逝,空自留下了此处名胜古迹。此正“白云千载空悠悠”意也。

19、《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20、夏青曾任播音艺术委员会委员,播音业务指导,播音部副主任,1986年首批被评聘为播音系列最高职称播音指导,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四、崔颢简介30字

1、《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和《雁门胡人歌》都是名作。最有名的是七律《黄鹤楼》,传说李白读后大为佩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诗纪事》)

2、名篇名诵|方明诵咏王维《使至塞上》

3、名篇名诵|徐涛咏诵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4、名篇名诵|乔榛丁建华咏诵白居易《长恨歌》

5、(唐诗三百首4)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6、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7、李、崔“斗诗”,崔颢赢了,也不意味着李白就一定输了。《登金陵凤凰台》是高水平作品,但不是李白的最高水平作品。我们知道,李白不喜欢写也不擅长写七言律诗,他的七律竟然只有区区六首。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却能与被严羽誉为“唐诗七律第一”的崔颢《黄鹤楼》功力匹敌,再次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创作实力。尤其让人敬佩的是他既不服输、又宁缺毋滥的严谨创作精神,值得学习,展现了李白的另一面。

8、(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9、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10、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11、被历代奉为七律第一。李白登临,发出了眼前有景写不得,崔浩题诗在上头。的感慨,可见崔浩对唐代诗歌等影响至深。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12、名篇名诵|徐涛咏诵杜牧《阿房宫赋》

13、到底是何方神圣,崔颢牛得连诗仙李白都要“搁笔”?

14、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15、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7、名篇名诵|姚锡娟咏诵柳永《望海潮》

18、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19、长沙金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程武

20、我认为此决定非常理智,应该拍掌叫好,这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李白采取的策略是既然难以超越,不如暂时不超越,至少是今天不写明天再说,此处不写彼处再说,给自己腾挪出了时间和空间。清代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里说:总而言之,我们做官,总要随机应变,能屈能伸。我觉得,不光是做官,做人做事都要能屈能伸。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属于昂扬奔放高调,处于“伸”的状态,偶尔才非常明智的收敛低调“屈”一回,退一步海阔天空。数年之后,来到金陵凤凰台,终于找到了“隔空对决”的灵感,创作出不朽名作。

五、崔颢简介

1、那么历代选家和评点家为什么如此青睐这首诗?是谁推升了它的人气?是诗仙李太白!传说李白过黄鹤楼,想赋诗一首,及见崔颢此诗,大为惊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了一较胜负,李白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从句法到用韵,都是模仿崔颢此诗。在唐代诗人诗作中,唯有崔颢此诗得到过李太白如此叹服的殊荣。试想,连诗仙李白都佩服首肯的诗作,普通读者还能不认同?有了李白的赞誉,后来的历代选家想不入选都有些困难!

2、李白在黄鹤楼搁笔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退一步海阔天空;

3、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4、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进士。崔颢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代表作为《黄鹤楼》。相传李白登临黄鹤楼时诗兴大发,当看到崔颢的这首诗时,不禁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5、崔颢写下这首诗后,唐代诗人竞相传唱及仿真,想与崔颢一较长短,有诗仙之称的大诗人李白,有一次来到黄鹤上,也写下一首〈鹦鹉洲〉诗想与崔颢比赛,传说李白觉得自己写得不如崔颢好,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6、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李白《将进酒》

7、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是齐太公的后裔,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逐渐发展壮大,因安平县后属博陵郡,后世遂称“博陵安平人”(即博陵崔氏由来)。

8、名篇名诵|孙道临诵咏刘禹锡《乌衣巷》

9、名篇名诵|姚锡娟咏诵李清照《如梦令》

10、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

11、名篇名诵|徐涛诵咏王维《山居秋暝》

12、(唐诗三百首16)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13、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14、格律诗的格律是逐渐成型并且逐渐完善的。南朝重五言,沈约即提出相关格律、声调的“八病”,就此成为近体诗格律的滥觞,而唐人始从民歌、乐府中开创七言近体,所以七言的格律之产生、完善又要晚于五言。即以崔颢《黄鹤楼》为例,虽然七言八句,但多用拗句,不避重复,颔联不对,就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七律,只因为属于七律肇建期的作品,所以后人往往仍目之为近体,类似例子,在初唐、盛唐时正多。

15、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16、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17、虽然崔颢的诗写得很好,但他这个人的品行却有点让人不满意,他非常喜欢赌博和喝酒,而且找老婆先是看容貌,容貌好看的他才选择,但稍有一点令他不满意他就会将她抛弃。晚年他一心将精力放在了作诗上,这也让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生病躺在床上,病逝。

18、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19、该诗自然清新,又有气势,为历代所推崇。据说,李白登楼看到此诗后,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该诗的出色。

20、名篇名诵|虹云诵咏杜甫《石壕吏》

六、崔颢简介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崔颢(704—754年)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即能做诗,但内容轻佻。从军边塞后,诗风发生变化。他的边塞诗描写边地风光,表现了戍边者报国赴难的昂扬情感。他的七律《黄鹤楼》最为后人称道。现有《崔颢诗集》1卷,共存诗40多首。

3、鹦鹉洲:位于黄鹤楼东北方长江中的小洲,相传汉末黄射在此大宴宾客,才子祢衡即席写就《鹦鹉赋》,就此得名,后祢衡被黄射之父黄祖杀害,亦葬于此洲上。

4、(唐诗三百首18)王之涣《登鹳雀楼》

5、名篇名诵|薛飞濮存昕咏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

7、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

8、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9、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崔颢登黄鹤楼写道家情怀,李白登凤凰台浇儒家块垒,而鹤与凤凰这两种神鸟正好可以象征道家和儒家。在人们的心目中,鹤是一种崇高的鸟类,是圣洁,优雅、闲适的象征,天生带有一种仙气,常称为仙鹤。成语闲云野鹤、鹤鸣九皋就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无为遁世的“处世”思想。凤凰是一种雍容华贵的神鸟,凤有百鸟来朝的王者之气,蕴含强烈的儒家“入世”情怀。登黄鹤楼写道家情怀,登凤凰台展儒家胸襟,假设要是相反《黄鹤楼》写儒家,《登金陵凤凰台》写道家,那一定是令人别扭的错配。

10、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11、这两首诗有这么几点相同相近之处:

12、(唐诗三百首11)张九龄《望月怀远》

13、应该说,这首诗也用崔颢了《黄鹤楼》的套路,有“鹦鹉学舌”之嫌,所以难敌“黄鹤”,李白自己都不是很满意,所以到了金陵凤凰台再来一首。

14、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15、名篇名诵|童自荣咏诵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16、(唐诗三百首3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7、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18、元代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19、崔颢少年的时候很聪明,很擅长写诗,但他刚开始写的诗,诗词虽美,但不怎么表现现实,有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到了晚年,他写的诗突然改变了风格,变得比较豪放,气势也比较豪迈。每当崔颢看见边塞的城墙,他的诗就都是关于军人的生活,所以他的诗往往可以和江淹、鲍照媲美。后来崔颢游览武昌,登上黄鹤楼,并对人生有了一番感慨,就在黄鹤楼作了一首诗,这首诗使得后来来游览黄鹤楼的李白看到都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据说李白每到一处游玩时,都会在那个地方留下诗作,而当他看到崔颢写的这首诗后,竟然没有再作诗就离开了。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1、试看数据,它有三个单项第一:一是古代选本选录次数第二是历代评点次数第三是现当代文学史录入次数第一。入选该诗的古代选本共计17种,其中唐五代4种、宋金元5种、明代2种、清代6种;在现当代选本中,入选率也相当可观。选本的权重占50%,评点的权重占30%,能在这两项取得如此之高的成绩,此诗的综合得分自然居高不下。

2、鹦鹉洲:原在武昌城外长江中,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赋《鹦鹉赋》而得名,后渐湮没。今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系清乾隆年间新淤的一洲,原名补得洲,嘉庆间改今名,已非原址。

3、名篇名诵|方明诵咏李商隐《雨夜寄北》

4、名篇名诵|孙道临咏诵张继《枫桥夜泊》

5、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王维《桃源行》

6、(唐诗三百首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7、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8、元·方回《瀛奎律髓》:此诗气势雄大。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

9、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10、这是元朝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述的一个故事。

11、崔颢,汴州人,原籍博陵安平。唐朝著名诗人。

12、面对一江氤氲烟岚,抬头仰望亘古常存的白云,感叹人生短暂无常,而乡愁不可解,返乡的日子遥不可知,仙境又不可求,想这一生无所依归,百感齐涌,心中的愁绪,便像江上的烟波,浓得化不开。

13、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14、这三则神话,除了说明黄鹤楼命名的由来之外,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帮助,成为巨富。

15、特约刊登本期内容的还有

16、这首诗为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时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以及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