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26句咏史(精选咏史其二左思)

admin 2023-12-14 10:19:39 文案短句

一、咏史

1、《咏史》是诗人高适创作于盛唐。这首诗是写于未入仕途之时,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因他自以为是“天下士”,却只得到个“封丘尉”,于是通过写古人赠绨袍的故事来比喻现在,表达了对有才华的贫寒人士得不到同情、重视的悲愤情绪。此篇虽题为“咏史”,实则是诗人借咏史来发泄自己的愤懑。

2、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3、尾联作者锋芒所向是玩弄士人于股掌之间的最高统治层。从刘邦假惺惺的不可能兑现的封侯许诺,到李世民“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洋洋得意,再到朱元璋“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即“自外其教”,应“诛其身而没其家”的酷法,再到清初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字狱案,谙熟史事的龚自珍深悉底里,于是借田横的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借这一历史故事,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他们才是造就这些“黑幕”的总后台。作者真正可贵的思考蕴藏在最后这一问中。

4、左思,字太冲,是齐国临淄人。他的祖先齐国的王族中有左、右公子,就以“左”为家族这一分支的姓。左思的家族世代学习儒学。父亲左雍,小吏出身,凭借自己的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胡书及鼓琴,都没有学成。

5、景阳是南朝宫名。齐武帝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如今空空如也。

6、注:著名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兵家四圣之西汉三杰之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以功高盖主被杀。

7、唐朝许浑七律《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又有不同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前两句表面写景,其实是写人写事,这里要注意典故的使用,前两句分别时候两个人的典故:

8、颔联是写景,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写景也有今古的对比:千官冢、六代宫。

9、注:秦朝待治博士,秦亡,投项梁,楚怀王,后转投刘邦,为太子太傅,邦刘邦,制朝仪,司马迁推其为汉家儒宗。

10、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可见范雎的贫寒是多么惹人同情。

11、注: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与子王贲一并为秦始皇灭六国之大功臣。

12、“咏史”多局限于叙述史实,借古人古事以书写自己的胸怀,揭露了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写诗人对高门权贵的蔑视之情。

13、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

14、虽然经常放在一起提及,但是咏史诗和怀古诗歌两者具有一定差别,咏史一般多论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往往会有自己的观点融入,具备相当主观色彩,其中的议论性更强。怀古诗则一般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主要是借古喻今,这种写作方式的抒情性更强。

15、《咏史·郁郁涧底松》,西晋诗人左思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16、注:秦经襄公、文公、宪公、武公四世八十年之奋发,兴于关中。

17、注:随陈胜起义之将领,最先入关中者,后因无援兵败,自杀。

18、注:扶苏,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有政治远见,以劝父止坑儒,被派到上郡,与蒙恬抗击匈奴。后被胡亥赐死。

19、注:西汉开国功臣,名将,继萧何为第二代相国,有萧规曹随之称。

20、《过华清宫》是杜樊川经过骊山华淸宫时有感而作。是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华淸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西元七二三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二、咏史其二左思

1、《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2、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公元二七三年(晋武帝泰始元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

3、注:韩,战国时韩国人,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不被韩国重视,入秦,亦不为用。入狱,为李斯毒死。

4、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5、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6、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 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主要情感有哪些1)怀人伤己①对比失落型 ②同病相怜型(2)以古映今 ①古盛今衰,兴沧桑之感 ②借古讽今,敲警世之钟 ③怀古伤今,抒家国之叹

7、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8、你听你的雨,跟我的酒肉有什么关系||近作

9、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

10、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

11、尚有:尚且还有。绨(tì)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12、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写出了人是变化的,而自然景物时亘古不变的。咏史诗内容可分述古、怀古、史论史评三类。

13、注:重泉城为吴起修。吴起,卫国人,战国初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仕魏,征战河西大片土地,修重泉城(今之蒲城地)。

14、注:丰镐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时期。

15、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16、注:战国时秦名臣甘茂之孙,十二岁拜为上卿。

17、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8、咏荆轲这首咏史诗,表现的是悲壮,豪放,读罢使人泪下。田园诗表现的多是田园的风光以及诗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对社会的感叹等,一般比较质朴,自然。

19、这两句一反传统,在文坛立刻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前人都是惋惜王昭君的、攻击画师毛延寿 ,王安石替王昭君感到高兴的、攻击皇帝可算是开了先河。 王安石的这首诗可以可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之三》对比来看。

20、注:周公旦,周文王第四子,西周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制作礼乐,经营成周,讨伐叛乱,辅助周成王,是孔子最为敬服之古代圣贤。

三、咏史

1、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2、《汉宫词》唐·李商隐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3、颈联写江上晴雨风云变化,暗喻人间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4、这首诗叙事和议论结合,充满情感。诗人在诗中发古之幽情,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中几个连接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上两句的“尚有”、“应怜”,写出须贾赠袍时的那种怜悯心态,并不以为范睢能够发迹,更没有看出范睢已经发迹,看出须贾只是一个平庸之人;下两句的“不知”、“犹作”,看上去是心平气和借事说事,而实际上是充满激情,对这种把人不当人看待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同时心高气傲,让世人为之瞻目。

5、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6、注:半坡展览馆,瓦盆器物上的图纹,

7、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这两句是说:如果朝廷看重贤臣良将的话,何必要看重琥珀枕和珍珠车呢?琥珀枕:用琥珀制成的枕头。《南史•宋武帝纪》:“宁州献虎魄(琥珀)枕,光色甚丽,价盈百金。时将北伐,以虎魄疗金创。上大悦,命碎分赐诸将。”类似的记载又见于《宋书•武帝纪》。號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褐或红褐。可用来作装饰品。珍珠车:战国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说自己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说自己所珍惜的对象是贤臣良将,“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8、注:蒙恬,秦名将,中国西北的开发者,宁夏开发第一人。第一勇士,毛笔的创造者,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后为胡亥逼杀。

9、注: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少有名,受大臣排挤,遣事长沙、梁怀王太傅,以不得志郁郁而亡,有“过秦论”等名篇传世。

10、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11、注:函谷关在河南灵宝;潼关在陕西。

12、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3、再想写三都赋,恰逢妹妹左棻被召入宫中,左思全家搬到京城,于是就去拜见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四川的情况。于是构思十年,家门口,庭院里,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偶尔想出一句,马上就记录下来。左思自己认为见识不广,就要求担任秘书郎一职。

14、咏史·郁郁涧底松“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

15、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16、俗小品和散文佳作。现陕西省作协、陕西省楹联协会、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成员。他是一位热爱业余创作的退休人员,也是一位文墨联璧的书法家。

17、注:参观宝鸡青铜博物馆。

18、注:姜嫄,黄帝孙高章氏之元妃,

19、lìlǎnqiánxiánguóyǔjiā,chéngyóuqínjiǎnbàiyóushē。

20、左思(约250年—305年),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后人辑有《左太冲集》。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诗作多引史实,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这些诗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四、咏史左思

1、注:刘邦入关中,以约法三章,安抚民心。

2、写人要写其故事,作出评价,另外能翻出新意更加可贵,王安石的这首诗中有:

3、《咏史》是东晋大诗人左思的诗歌,其中用的是比兴和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耶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然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实,比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眄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5、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6、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历史典故主要有哪些?晚唐咏史诗喜写开元、天宝旧事,如唐玄宗、杨贵妃。以小见大,讽喻隋唐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基本特点。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三种情况,

7、父亲左雍对朋友说:“思儿所知道懂得的,不如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刺激,勤奋学习,同时擅长道家的阴阳术。左思相貌难看,不善言辞,但是写的文章却辞藻壮丽。他也不喜欢与人来往,有空就呆在家里。左思写《齐都赋》,写了一年才写成。

8、除书法之外,尤好文章,已出个人专集有《仓颉故事》、《字圣仓颉》、《应酬集》、《王孝文对联集》、《新吊祭文集》、《对联新编》、《应酬新编》,发表了很多民

9、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10、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11、反过来说,如果鉴赏的话也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加上对于作者本人创作环境的了解即可。

12、我来给你说,参考:《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宋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13、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著书。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14、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5、犹作:还当作。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16、咏古迹要注意对于景物的描写,注意今古之间的对比。

17、《咏史八首》的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

18、注:庄公奉命伐西戎,以功封大夫,襄公有功于克申侯,战西戎,送周平王东迁洛邑,被正式封诸侯。自此秦国出现,名列诸侯。

19、注:晁错,汉文帝时太子家令,有辩才,汉景帝时为内史,御史大夫,以主张削蕃七国反被景帝错杀。

20、这是一首诗语词工整优美,情真意挚,为流传千古的佳作。当诗人来诸葛亮故居,但见一片荒芳草萋萋,遍野碧绿。这正好触动诗人的情怀,于是眼前景、情融为一体,写出了这首咏史抒情的诗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并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咏史》原文: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五、咏史龚自珍

1、“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2、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 歌声将尽、王朝的气运残衰。

3、怜:同情。范叔:范雎,字叔。战国时期的范雎。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4、注:刘敬,又名李敬,为陈刘邦建都关中咸阳,以功赐姓刘。

5、王孝文,男,汉族,陕西省白水县人,生于1941年7月9日,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中华仓颉书法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省老年书协会员、渭南市老年书协会员、白水县老年书协副主席、仓颉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

6、注: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7、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俯仰生荣华,咄嗟复凋枯。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8、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9、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公元二七三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

10、举报者,是想做奴隶而又坐稳了奴隶的人

11、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昭君墓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的好感和热爱。

12、左思的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咏史诗,而是颇有深意的咏怀诗.所咏之怀包括两个元素:叹穷和言志.诗人从三个维度抒写困穷处境:对造成困穷处境原因的辩白、对摆脱困穷处境的期待、对身陷困穷处境的超脱;从三个层面表现人生志趣:立功扬名、著书立说、隐居高蹈.叹"穷"和言"志"共同构建了真实的心灵史,因而使诗歌不仅有对"穷"的不平之气,更有一种壮逸之气,而这种壮逸之气不仅包括立功扬名、著书立说的雄壮之气,也包括隐居高蹈的超逸之气.由于巧妙地运用赋、议论、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13、周太王之末子,周文王之父。为商王文丁所杀。

14、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15、注:百里奚,春秋虞国政治家、思想家。晋灭虞,身为奴。秦穆公以五张羊皮换回,封大夫,称王羖大夫。

16、注:姜太公,名子牙,周武王之岳父,又称吕尚,帮周武王伐纣之军师。

17、lìlǎnqiánxiánguóyǔjiā,chéngyóuqínjiǎnbàiyóushē。

18、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19、那一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20、嵇康诗||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

六、咏史

1、“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左思著名的《咏史》诗中的第二首.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其态度之激烈、笔锋之尖锐,在整个西晋六朝都是不多的.

3、.唐·高适·咏史“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感慨识人于贫贱之难。战国时魏国范雎被须贾诬告险死。后雎逃秦改姓名当宰相,助秦征伐,威震天下。魏遣贾贡于秦,雎乃敝衣而谒贾,贾怜其寒赠雎绨袍。诗谓:须贾尚有绨袍相赠,似还怜惜范雎贫寒。不知范已名重天下,仍视之为普通布衣。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6、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到了洛阳,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也在写三都赋,就拍着手直笑,在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这里有一个粗鄙之人,想写《三都赋》,等他写成之后,我将用它来封盖酒瓮呢。”等待左思的赋写出,陆机从心底叹服。

7、《过陈琳墓》唐·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8、王孝文先生数十年酷爱书法艺术,笔耕不辍,楷习颜、赵,行法二王,草摹于体。兼好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有很高的文化造诣。多年参展,多次获省内外大奖。其书法追求潇洒、自然,独具一格,且多以本人诗文入书,切题切体,尤为特色,成为许多部门、个人收藏、展示之热门。他章法严谨,行笔流畅,常一挥而就,似不假思索,给人刚劲有力、行云流水之感。退休之后,常以书法服务社会。每年节假,书联过千,馈送亲朋好友,且多有自拟之作。

9、注:李,楚国上蔡人,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师荀子,相秦,为统一六国有大功;为统一后国家治理亦有贡献:废封建,行郡县,统一文字,制订法律等。始皇死后,为赵高所害,腰斩。

10、注:古公高亶父,姬姓,又称周太王,

11、首联写在繁华的东南地区,那些依附权贵、沽名钓誉的所谓“名流”,都是从个人利害出发互相勾结和倾轧,造成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客居昆山,俯仰东南士风,感慨颇多,所以在诗中着重讽刺了江南一带“社会名流”争名逐利的卑劣品行以及官场为小人所把持的现状。

12、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

13、周文王之祖父,周王朝之奠基者。

14、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15、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

16、咏史——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17、yuǎnqùbúféngqīnghǎimǎ,lìqióngnánbáshǔshānshé。

18、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辆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19、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20、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然而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末联即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1、前两首都是咏人物,下面看看咏古的诗,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是南朝金陵的达官贵人所居之地,到了唐朝时,乌衣巷失去了过去的繁华。刘禹锡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物,第三句引入了一个特别的意象“王谢燕”,以今古对比抒发了兴亡之感。

2、怀古诗则需有历史遗迹、遗址、或某一地点、地域为依托,连及吟咏与之有关的历史题材”。

3、咏史诗:一种是对古史抒发己见或是怀念,例如《赤壁》杜牧 另一种是借古讽今,对现今政治纰漏的不满或是对统治者的告诫,例如《咏史》左思 咏怀诗:范围广,部分咏史诗可包括于内,咏怀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例如《咏梅》等 咏史诗中大多会包含典故,会出现事情人物,而咏怀诗多是有个意象来寄托作者情感 个人总结,有纰漏处请谅解,谢

4、阮籍初印象||这个男人不可思议

5、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6、国际大型平台,谢谢关注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