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34句兰溪棹歌中的镜指什么(精选兰溪棹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dmin 2023-12-16 10:29:57 文案短句 ℃一、兰溪棹歌
1、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2、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3、《列朝诗集》收录汪广洋的“兰溪棹歌”中的第一首几乎与《全唐诗》署名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完全相同,除去“半夜”与“夜半”之外。
4、高眉山西北有穆澄源,关于它的传说,《光绪兰溪县志》载:“东源之东山上有棋盘石,世俗传为赤松子(黄初平)弈棋之所;西源之表,有巨石高二丈余,中有锯迹者俗传为仙人锯石岩,西源外又有怪石高三丈,广无丈,状若灵龟浮架水口谓之龟石焉。”
5、渡口狂风掀白苹,惊波猛浪不愁人。
6、兰溪人对“兰溪棹歌”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只要一提这诗,很多人便能朗朗上口:
7、掉郎歌到竹枝词,
8、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
9、风水先生听了,怀恨在心,想办法报复。高眉地势高,人们外出需翻山越岭,当时主要通道是从上洞寺(又名栖真寺)下山过山岗进进出出。就着这条通道,风水先生想了一个计谋。
10、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唐)凉月如眉挂柳湾②,越中山色镜中看③。兰溪三日桃花雨④,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②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③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④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翻译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赏析http://baike.baidu.com/view/5909htm
11、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12、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文解释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诗文赏析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13、你看,汪广洋“兰溪棹歌”中的第一首几乎与《全唐诗》署名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完全相同,除去“半夜”与“夜半”顺序之差。这一惊人发现,在兰溪文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4、春水碧泱泱,春兰覆水香。
15、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16、汪启淑住在南门塔岭背,帮助修兰溪县志。他去采访、考察,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写了100首诗,当时兰溪的风土人情、古迹风景土特产等,都写进去了。可以说这100首诗是当时兰溪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
17、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8、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19、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人。贞元年间进士。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年少时师从萧颖士,博闻强记,聪慧过人。
20、“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二、兰溪棹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两岸清溪中有洲,山花红白遍溪头。
2、贞元五年,上表辞官归隐,客死返乡途中。他当时的诗名很大。他的诗,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形式多样。多写隐逸生活,表现出一种闲适情调。今存诗近三百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3、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4、高眉山西南有甘露源,《光绪兰溪县志》载:
5、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6、蘭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
7、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兰溪市教育局将陆续组织全市师生将蕴含兰溪地方文化的诗词谱曲并进行广泛传唱。
8、liangyuerumeigualiuwan,
9、中流不碍蚤行客,隔水休呼夜渡娘。
10、关于盛姓搬迁髙眉的时间,有两记载:民国二年(1914)P民国二年(1913)P民国年号来由: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帝制。各省代表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正确应该是P14的记载。
11、诗和远方,一直没有离去……
12、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13、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扩展资料①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②《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14、这组题为“兰江竹枝词”,共有十二首诗。细细品味,总能咀嚼出一些“兰溪棹歌”般的乡土滋味来。
15、欲把湖头比溪上,若个三山在六桥。
16、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
17、其中提到我市境内的两个地点,高眉(山)和阁老亭(我猜是告天台)。告天台位于城区,关于它和赵阁老的故事已经被广大文史爱好者挖掘,而高眉山坐落在山林深处,地处偏僻,少有人知晓。
18、天香夜半广寒落,错认银桥在月宫。
19、☞盘它!兰溪留存的这六座塔,你知道多少?
20、余花炫春暮,芳草萋涧绿。
三、兰溪棹歌中的镜指什么
1、新粧若箇临春水,一面红潮最可怜。
2、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3、危條怯经吹,锐颖捷警目
4、《兰溪棹歌》的作者究竟是谁?
5、莫倚官船听此曲,白沙洲畔月明时。
6、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7、明月出林端,澹然悦幽独。
8、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
9、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
10、有一天他问村里的女人说:“你们的男人都在外做官,是希望他们回家好,还是在外面好?”
11、(翻译: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2、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13、回答:兰溪棹歌的读音是lan xi zhao ge,兰是二声,溪是一声,棹是四声,歌是一声。
14、《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1)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15、闻说西门好风景,大家同上木兰舟。
16、《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
17、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
18、(翻译: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19、兰溪三日桃花雨,夜半鲤鱼来上滩。
20、兰溪棹歌(lánxīzhàogē)拼音版:liángyuèrúméiguàliǔwān,yuèzhōngshānsèjìngzhōngkàn。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lánxīsānrìtáohuāyǔ,bànyèlǐyúláishàngtān。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四、兰溪棹歌古诗带拼音
1、“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2、《兰溪棹歌》和作者“戴叔伦”,在兰溪无人不知。去年,市文史文献研究会在印行徽州人汪启淑的100首《兰溪櫂歌》时,却意外发现汪启淑的本家、明初诗人汪广洋也曾写过与戴叔伦一样的《兰溪棹歌》。这个发现,在兰溪文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争议。汪启淑的100首《兰溪櫂歌》,对考证古代兰溪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兰溪诗路的研究和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独特文化资源。
3、等他吃完以后,他的外甥问他,鸡好吃吗?风水先生说,蛮好吃的。外甥有说,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别人从粪缸里捞出来的死鸡。
4、近日翻阅《兰溪棹歌》,发现第25首:
5、《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6、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7、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8、高眉村人为了感谢风水先生,就留他在村里住下,一直养着他,他每天要吃一只鸡,村里人也满足他。后来风水先生眼睛瞎了,村里有人把一只曾经掉在粪缸里的死鸡捞出来,洗干净给他吃了。但是事情被那天来这边玩的风水先生外甥知道了。
9、《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上下两联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也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夜江边休闲式的捕鱼图。
10、当然那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查阅《光绪兰溪县志》过程中,我发现以前走过的每一座山、每一个岭、每一个村都变得鲜活起来,茶山、脖罗山,红坑、樵坞、梅坞口、玲珑岩、鸟窠岩,这些地方都在高眉附近。
11、微言寄欢悰,道惬心自足。
12、这首署名“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出自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的《全唐诗》,由曹寅编纂。
13、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14、青山乱峙秋千点,古树独留春半边。
15、打造蘭溪文史愛好者共同的家園
16、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17、章适甘露源访赵郭诸友即事诗
18、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9、于是在风水先生的建议下,村里另外沿着溪边修建了一条山路,比原来老路返家近很多,但也陡峭很多。盘旋迂回,弯弯曲曲,再加上山脊处的台阶,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蛇盘在大山深处。
20、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五、兰溪棹歌写的是什么季节
1、天上明珠抛作雨,珠声一串是歌喉。
2、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赏析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3、这个说法也在古籍中得到验证,附近的山都以高眉为参照物。《光绪兰溪县志》:天峰岭在高眉山东北高五百丈余;茶山一名云雾山,在高眉山左,山谷深窈、草木森蔚蓝而多茶,故名。
4、邮箱:1628799387@qq.com
5、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6、《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⑵,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⑷,半夜鲤鱼来上滩。
7、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8、乍宵西崦踏青罢,明到兰阴赛水神。
9、大历元年,在盐铁史刘宴手下任职,后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在任期间政绩卓著。
10、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1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兰溪棹歌》作者戴叔伦诗词风格
13、夜久息群喧,理静适所欲。
14、☞一段城墙、一段历史,唐代建县的兰溪,到底有多大?☞走上国际的兰溪儿子,一片初心从笔尖流淌!
15、历史上,土生土长的兰溪人究竟有没有写过“兰溪棹歌”呢?不得而知。我品读明代胡应麟的这组作品:
16、为了破这个风水,村民出谋划策,在“蛇头”的地方敲破一个“汤瓶”,把“蛇”打晕。以后村里每年打一个“汤瓶”,确保好运连连。
17、(1)写出了兰溪山水清澈澄明的特点。在秀朗的月色辉映下,水波平,颜色清,山明丽动人,空气凉爽清新。(意对即可)(2)景中有人,景中寓情。从文字表面看,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觉到人的存在:一个“看”字,分明道出景中之人,“凉月”之“凉”实则是写人对景物特征的感受;月下的山水之美,雨后的凉爽清新,这些景物描写中都透露着欣赏者的喜爱之情。标题“棹歌”即船歌,我们不难想象泛舟兰溪,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浅滩的情景,以及从心底漾出的欢乐之情。(大意对即可)。
18、藓翠对岩牖,潴清绕山麓
19、☞兰溪也有“马术”冠军!这么帅气的运动来了解一下!
20、古老的兰江,从《水经注》的瀫水奔来,过姑蔑,绕石壁,流到这充满兰香的兰阴山下。她在徐霞客的笔墨里停留过,在杨万里的诗句中吟咏过,在萨都剌见到的秋色里活泼泼地流过,在戴叔伦看到的渔火中脆生生地响过;章枫山曾经枕着她的涛声修过县志,王阳明曾经看着她的水色写过诗篇……
六、兰溪棹歌
1、“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越中山色镜中看”,次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3、棹(zhào)兰溪棹歌(作者)戴叔伦(朝代)唐代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4、朅来见鸡犬,偶尔散麈俗。
5、“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6、“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7、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文解释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8、☞明朝“狮子王”穿越而来,守护中洲公园!
9、☞24小时的守候,日复一日!这个小伙子为什么能坚持?
10、今年懒向登高去,且坐城南阁老亭。
11、明方太古的诗第二句的“栖然”p231,应改为“凄然”.栖“停留;“凄”,悲伤,一字之差,意思截然不同。
12、载寻相对洞门宅,一塌野苔人已田。
13、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14、liángyuèrúméiguàliǔwān,yuèzhōngshānsèjìngzhōngkàn。
15、“那就这样,我们村里重新修一条更加方便回家的道路,不要从原来的老路进出。”
16、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
17、”本报曾介绍惠州才子江逢辰的《惠州西湖棹歌》九首(2008年3月29日《东江时报》5版《“得人胜获百琼瑰”》一文),而早在江逢辰写西湖棹歌的前76年,宋湘就已写下《西湖棹歌》十首,其中一首是:“卢橘杨梅烂不收,荔枝龙眼出城头
18、《兰溪棹歌》创作背景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19、城南回望告天台,衢婺悠悠二水来。
20、原注高眉山(地名)去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峰高耸,群岫回环,石蹬临空,松阴盖地,境最幽胜。阁老亭,即明·赵文懿公(赵志皋)遗迹,在南城中,颇供远眺。
1、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2、木落高眉见远青,重阳早菊弄聘婷。
3、“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所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4、lánxīsānrìtáohuāyǔ,bànyèlǐyúláishàngtān。
5、汪广洋在朱元璋时代洪武年间当过左右宰相,后来因为谋反被杀,他的文籍诗稿当时全部是封禁,不可能出版。是不是把他的诗混到戴叔伦的诗里面?从学术上来说我个人意见应该还是汪广洋写的可能性比较大。
6、兰溪溪水腻于罗,夹岸花开照绿波。
7、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8、中流不用棹,直渡浦江阳。
9、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
10、“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11、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12、☞从兰溪出发的他,走向中国美术馆!传统的、更是世界的……
13、☞这块石碑,记录云山小学的“前世今生”
14、为世人描绘更多兰江风物的,还有清代汪启淑所著的100首《兰溪櫂歌》,诗景涵盖云山、兰江、上华、香溪、黄店、永昌、游埠等镇乡街道。诗中人物有章懋、范浚、胡应麟、贯休等诸多历史名人。
- 上一篇:117句汉书朱云传原文特殊句式(精选汉书朱云传文言文翻译)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4℃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80℃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83℃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3℃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58℃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58℃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70℃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611℃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