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6句右溪记原文(精选右溪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dmin 2023-12-17 13:15:14 文案短句 ℃一、右溪记
1、右溪记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清流触石,洄(1)悬(2)激注"1)洄:水回漩而流。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名,说出。状,描摹。(2)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2、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3、因为“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4、休木:一本作“佳木”。休,美好。
5、(20)为之怅然:为它景色优美却无人知晓而惋惜。之,指右溪“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6、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7、(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④之胜境,静者⑤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8、道州城西百馀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9、溪水:水流激荡,清澈见底,击石飞花;
10、(24)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11、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用一百余字,便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文章感慨于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
12、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13、《三峡》《右溪记》对比阅读
14、《右溪记》作于唐代宗广德、永泰年间,当时作者元结正在道州刺史任上。元结于唐代宗广德二年赴道州刺史任时,由于几经兵荒马乱,加上“西原蛮”少数民族的侵犯,道州“人十无户才满千”,“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极望,不见人烟”。
15、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水: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
16、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7、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8、元结的《右溪记》尽管着墨不多,却抓住了景物的基本特征。(水)洄悬激注、(石)欹嵌盘屈、(木)垂阴相荫,三者各具风格,自成一趣,给人以美的感受。
19、(10)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20、(15)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二、右溪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2、这篇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
3、(7)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4、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5、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6、[3]攲(qí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7、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8、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9、《右溪记》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将其命名为“右溪”。这篇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
10、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
1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节选)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元结的《右
12、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14、两文都抓住寻常小景来写,且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
15、岸边都有怪石,为坻,垂阴相荫,水尤清洌,小石潭的水较平静:清流触石。《右溪记》,洄悬激注,蒙络摇缀,佳木异竹。《右溪记》,闻水声,下见小潭。不同点。青树翠蔓;《小石潭记》,为岩,都有浓郁的树木和竹子,为嵁,隔篁竹,近岸:伐竹取道,为屿,参差披拂。《小石潭记》,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水抵两岸:右溪的水流湍急,如鸣佩环,悉皆怪石,心乐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相同点
16、《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17、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18、第三: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19、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20、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
三、右溪记原文
1、(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2、题目呢?。。。。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角度一:溪水的流向,向南流几十步远,而且并入营溪;(2)角度二:溪两旁的怪石,溪水把石头弄得姿态奇特。本文与《小石潭记》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右溪记》中元结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记叙了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3、阴:树荫。荫:遮盖。
4、(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22)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6、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7、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8、(19)已来:同“以来”。
9、《小石潭记》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10、道州城西百余步①,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曲③,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④;休木⑤异竹,垂阴相荫。
11、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12、(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3、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5、俾(bǐ):使。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16、⑦人间:相对于上文“山野”而言,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17、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18、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19、《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在写法上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右溪记》中元结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记叙了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20、[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
四、右溪记文言文
1、彰示来者:告诉后来的游人。来者,后来的游者。
2、12: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13: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3、乾元二年,唐肃宗召其进京问策,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后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唐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政绩颇丰。
4、(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右溪记元结是中国唐代的一个文学家,他勇于抨击社会的现状,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维护社会正义,并且抗击安史之乱,
6、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7、[5]阴:树荫。荫:遮盖。
8、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9、(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0、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在写法上,两者同写水之美,《小石潭记》以游鱼来写水的清澈透明,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右溪记》则直接写水流的湍急,用的是正面描写的手法。
12、静者:喜欢清静的人。
13、攲(qí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14、佳木异竹:溪水之畔树木繁茂、竹林葱茏,阳光照耀下,各自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清爽无比。
15、《右溪记》一文的写景部分,尽管着墨无多,但作者抓住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具体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从而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意境。整个环境以小溪为中心物象,兼以岸石、竹木,三者各具风姿、自成一趣。作者写石,不写其排列的错落有致,却突出其形状的“欹嵌盘曲”,以其怪异造成幽峭感,以其不整齐与相抵的流水互为映衬,化静为动。作者写水,不写其涓涓细流,却突出水波冲击岩石的迂回激荡,使溪水富有动势。描写竹树,不表现其枝繁叶茂,却写其浓荫相叠,营造出色彩光亮的幽暗感。作者把这些充满动感而又奇峭的景物融为一体,赋予环境鲜明的特征:宁静而有生气,和美又觉幽渺。使自然的清幽奇巧充分展现于峻洁清疏的文字之中。
16、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17、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作者的《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18、(2)在小溪岸上走来走去,为这里景色无人欣赏感到失望和不快。
19、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20、第二:由于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之情。
五、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1、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而无人知晓而惋惜!元结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叫屈,从而抒发自己深沉的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更是为人。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
3、[9]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
4、(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5、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
6、这篇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用一百余字,便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文章感慨于道州。
- 上一篇:59句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谐音(精选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藏头诗)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5℃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89℃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85℃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5℃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6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759℃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72℃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628℃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