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44句写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精选描写诸葛亮的诗句或名言)

admin 2024-02-21 09:58:00 文案短句

一、描写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

1、颔联同样描写景色,小草色彩鲜明,黄鹂音韵嘹亮,静动相衬,自然美妙。同样,也表达了武侯祠春意盎然的景色。

2、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

3、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武侯·王安石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4、《蜀相》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5、任务:分析首联、颔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

6、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7、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

8、明确:“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读得平缓,读出欣慰的语气。后句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转。

9、——冯梦华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10、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11、于是迎来了读书人的黄金时代,据不完全记录,“有唐一朝,国祚289年,有名的诗人就多达2000多位”。时至今天,谁还不会背诵几首唐诗呢?诗人借诗明志,歌颂家国天下,又或者壮怀激烈,连同那优美慷慨的文字一起被写入历史。杜甫是玄宗时期有名的诗人,直至今日,人们仍以李杜并称。

12、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13、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14、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15、(或者点拨:根据这些内容,你们可以怎样来形容诸葛亮?在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词该怎么加?该加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业绩宏伟、忠心报国、忠心耿耿等。)

16、可惜的是,罗隐参见十次进士考试,全部落第,可以说是一个十分落魄的才子了。有一次,他怀念诸葛亮,写下一诗《筹笔驿》,没想到颔联竟然成为了千古名句,读完发人深省,令人不禁拍案叫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17、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

18、除了这些之外,在杜甫的所有诗歌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便是他写下的二十几首关于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孔明的诗歌,诸如《八阵图》、《诸葛庙》、《蜀相》、《阁夜》等名篇。

19、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溯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20、这首诗的题目筹笔驿是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四川省内,著名谋士诸葛亮曾经在这里驻军筹划。有一次,罗隐路过此地,想到了诸葛亮的生平,因而生出了时运不济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描写诸葛亮的诗句或名言

1、《岘山怀古》唐代:陈子昂

2、纵观杜甫笔下的历史人物,能享受如此崇高待遇者绝无仅有。而诸葛亮确实也当得这一份荣誉,因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位“完人”,他为蜀汉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光明磊落的品德更是值得后人的推崇和敬重。

3、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4、在中国由官方批准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中,除了纪念孔子的文庙之外,最多的就是关帝庙,其次就是武侯祠。据说在明清时期,各地的武侯祠达一百多座。现存的有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其中最出名当属成都武侯祠。

5、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6、杜甫看诸葛亮的三重境界

7、五绝·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五排·诸葛庙唐杜甫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

8、一次罗隐参加进士考试又落第了,他闷闷不乐地从京城往家里赶。路上经过蜀道上的筹笔驿,驻足凝思,蜀汉丞相诸葛亮数百年前在这里运筹帷幄,北伐曹魏。但最终出师未捷,病逝于五丈原。

9、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江西抱、白水东环,只许长留名士隐;

10、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1、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12、隐居求其志,行义达其道,王业偏安炎汉恨三足鼎立;扶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鞠躬尽瘁大星落五丈原头。同治五年(公元1866),知沔县事(知县)浙江莫增奎题诸葛亮深居不仕为追求自己的志向,多行义事为达到道德标准。他恨的是汉代的帝业编居一方,不能统成为三分天下;诸葛亮受托孤之命而扶持幼少的君主,摄一国之政事全力辅佐蜀汉帝业。谦恭谨慎,不辞劳苦,死在了五丈原头。3>.勉县武侯祠

13、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14、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15、他的《出师表》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篇范作。

16、《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17、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18、翰林院望终南山(吴筠)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青霭长不灭,白云闲卷舒。悠然相探讨,延望空踌蹰。迹系心无极,神超兴有余。何当解维絷,永托逍遥墟。

19、宋·李石 《武侯祠》风弄波涛鼓角喧,蜀江犹有阵图存。纶巾羽扇人何在,眼看群儿戯棘门。

20、《南阳》唐·汪遵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三、写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

1、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2、《有感》宋·文天祥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3、《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唐代:杜甫

4、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5、纵观杜甫早期的诗歌,不难发展他也曾颇具野心抱负。那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可谓是年轻时候的杜甫的真实写照。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如李白一般,纵使没有活计也能游山玩水。

6、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7、(扩展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改革家。

8、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9、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10、《蜀相》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尤其是最后14字更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概括,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让全诗的意境陡转直下,让人悲叹不已。最后杜甫言“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不仅是为诸葛亮一人而垂泪,而是为当时无数诸葛亮一样的空有抱负却没功成的人垂泪。这短短14个字,最终因感情真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作为盛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佳作,《蜀相》也被年年入选中学课本,供无数学子诵读传唱!

11、——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

12、但是诗人却无心观景,所以是「自春色」、「空好音」,至于为什么无心观景,颈联、尾联给出了答案。

13、诸葛亮:《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备:临江仙登楼怀刘备断了吴钩真可恨,哪堪壮志东流!登临绝顶尚无羞.辞犹为景赋,独忘众生忧.凭吊刘郎皆妄语,刘郎笑尔千秋:求田问舍敢言愁?使吾升百尺,尔可卧低楼.

14、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15、为什么葱段武侯祠名高天下?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游览过这里,并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蜀相》。所以本诗是一首怀古诗。

16、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17、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18、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杜甫结束了四年的寓居生活,到成都定居。

19、他被封为武乡侯,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20、他对维护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突出贡献。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堰官,他当年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四、描写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四年级

1、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2、直到安史之乱前夕,杜甫得一个小官职——看守兵甲器械以及管理门禁钥匙。然,当叛军攻入长安城门,大唐王朝的荣光一朝败落,那当权者唐玄宗却携贵妃逃往成都,鼎盛的开元盛世成了云烟。

3、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

4、“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5、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

6、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7、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8、任务:分析颈联,体会杜甫对诸葛亮的感情

9、译文:武侯庙的孔明先生的画像早已遗落不知何处,整座山空寂只有草木徒长。站在这里好似还能听到诸葛亮作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再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了啊。

10、声明:《湘识》将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和《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互联网法律法规,不发布和传播谣言及虚假信息,不发布和传播低俗庸俗信息,不发布和传播“网曝”“网传”不实信息。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大力弘扬时代新精神,传播时代变化新成就,讲好百姓新故事,传播百姓好声音。共同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让网络空间更清朗、正能量更充沛。

11、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12、杜甫正处于人生的落魄的阶段,他想到诸葛亮,会想到诸葛亮的哪些方面呢?当然是他的一生的功业。

13、“柏森森”: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14、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

15、天宝六载(747年),年龄已经到了35岁的杜甫才想到进京城求取功名,然而一件偶然的事件发生却奠定了他一生霉运的基调。原来当时唐玄宗突发奇想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应征,算是唐朝版的“达人秀”。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这次主持活动的是奸相李林甫,他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结果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大诗人杜甫亦在海选的名单上。这也让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复杂。

16、但是最著名的,也是最经典的就是这首《蜀相》,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文中,堪称绝唱。而纵观全诗,杜甫之所以格外推崇诸葛亮,根本原因在于杜甫自己身上也流淌着一腔热血,

17、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18、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19、有文事必有武备。——诸葛亮

20、杜甫生于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也可谓是繁荣至极,然,这个盛世却是急转直下的,也就注定了杜甫的后半生是难以顺遂的。

五、描写诸葛亮诗词

1、——刘镇华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2、卧龙如何作,愿为我翦除他族,开济清时。

3、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4、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深沉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人学习的榜样。

5、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6、《阁夜》唐·杜甫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7、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8、最后我们要说,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却声名远播,且对中国文学和日韩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正色朝端肃,华巅国务劳。

10、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

11、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提督、甘肃全省军门(一省之最高武官)杨遇春题前、后《出师表》竭尽了诸葛亮的忠心。恭敬谨慎,不辞劳苦,为的是不辜负刘备茅庐三顾之恩;一心扶持蜀汉帝业,扩展、开辟疆域和领土,终于使史籍记载了刘氏国统的刘备、刘禅父子两代。

1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3、忧国忧民却无能无力

14、——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15、翻译: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16、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7、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

18、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19、译文:仰慕英贤怎奈天妒伤心亦挽不回,高风亮节鞠躬尽瘁至斯的精神还有谁堪被赞誉。小小一个刘蜀怎么能与吴魏两个政权同在?若非真诚虚心怎能得此大才辅佐。

20、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

六、描写诸葛亮的诗句有哪些

1、可是第2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如破竹,先攻下潼关,很快长安沦陷,皇帝带着小朝廷败走成都,穆宗异地登基,杜甫也跟着颠沛流离,乱世需要英才,他毛遂自荐,终于得到一小官儿,但时间不长却因一桩小事让皇帝大怒,直接被贬成负责礼乐的小吏,再后来,杜甫又辗转多处去了成都,在这里建了一座杜甫草堂,从此依靠朋友的接济生活,这两年正是他创作的巅峰,总共成诗400多首。

2、科举考试可以说,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人人都能够顺利通过的。有的人努力了,加上好的时机和运气,他成功了。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陈宗濂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4、在杜甫心中,诸葛亮是一个什么形象?用一个词概括。

5、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6、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7、牧野再逢诸葛亮,两阶重见祭将军。

8、乱离拣得一枝栖,得路争知却是迷。

9、今天我们要讲晚唐的一个诗人,他叫罗隐。他就是这么一个时运不济的人。他天资聪颖,怀有大志,但是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屡试不中。他说十二三年就试期。这样十来次不中,不说信心被摧毁,恐怕人的一生也过去大半了。

10、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

11、作者: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张金波

12、当然,时逢乱世之交,杜甫对诸葛亮的推崇无以复加,有关于歌颂蜀汉丞相的诗就有20多首,盼明君的他也希望自己有诸葛之才报效国家,杜甫在官场一生不得志,却并不影响声名远播,到如今,他的诗句存世量很大,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整个汉文化圈,包括日本和韩国都把杜甫诗句列为基础教材,诗圣的称号并不是浪得虚名。

13、此后,杜甫还有一次为官经历,他受命赶赴凤翔行在,为左拾遗。但好景不长,在三个月后,杜甫便因上疏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贬,最终弃官远走。至此,杜甫迎来了人生中最颠沛流离的岁月。在几经颠沛流离以后,杜甫举家逃难到四川成都,这个诸葛亮治理下的“鱼米之乡”。

1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5、就这样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朋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过着寄人篱下生活。

16、唐诗宋词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巅峰,到高宗皇帝李治时期,唐帝国的疆域已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如此盛世自然让诗人前赴后继,只有鼎盛的朝代,物质充沛,才有更多的文人可以脱产搞艺术创作。

17、在三国鼎立的时候你就建立了盖世的功绩,八阵图的创造使你名声大噪。东流的滔滔江水推不走你布下阵的石头,只可惜没有灭掉吴国造成了千古遗恨。

18、可以说家境优越的杜甫自幼就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当时的社会名流看到他的诗词歌赋,都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由于年少成名,杜甫对自己的前途也是非常自信,所以他没有像大多数读书人那样去考科举,而是像李白那样背着一把剑,游荡江湖,广交朋友。青年时期的游历生涯也让其留下了许多名篇,其中像《望岳》便是他早期的杰作,结尾那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疑流露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19、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20、翻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1、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把他和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并列。以后在历代武庙中他的地位都很高,常常和管仲、乐毅并列。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4、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5、据《旧唐书·杜甫列传》记载:“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6、终上所述,《筹笔驿》既是写诸葛亮报答刘备的知遇和托孤之恩,辅佐刘备建立帝业。也是感叹诸葛亮未能统一中原,出师未捷,最后饮恨而亡。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又过了6年,已到了天宝12年,大作三大礼赋终于被呈送到御前,得到了唐玄宗的嘉奖,不过李林蒲却看不上杜甫这等穷酸的文人,只给予一个芝麻大的小官,京城是官员汇聚之地,没人因为杰出的才华而高看杜甫一眼,他还是不灰心,决定再等等。

9、龙去崇朝作霖雨;

10、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11、驻马此重经,莫问渠天发残碑,临硎断阙;

12、——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13、他的绰号“伏龙”最早出现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沧单福新野遇英主”,司马徽提内到的。他的名容字“诸葛亮”最早出现在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徐庶提到的。他最早出现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在草庐中。

1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5、天宝六载(747年),年龄已经到了35岁的杜甫才想到进京城求取功名,然而一件偶然的事件发生却奠定了他一生霉运的基调。

16、任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7、这首诗是诗人瞻仲诸葛武侯祠追怀诸葛亮而作的。全诗以议论为主,由赞颂诸葛亮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以历代伟人与之相比,来称颂他的丰功伟业,惜其心愿最终没能达成。诗议论但不空洞,句句含情,层层深入,体现出了诗人坦荡的胸襟和动人的情怀。

18、宋代: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9、明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这其实也不难知道,因杜甫从小受的便是儒家思想的教育,同多少仁人志士一般有“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杜甫更是有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决心,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见一斑。

1、杜甫京漂近10年,总算还是获得了一个小官职,比起同时期的孟浩然已属幸运者了。然而,杜甫上任没几天,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又失业了。紧接着,潼关失守,杜甫被迫开始了自己漂泊流离的生活,期间他虽投奔肃宗授为左拾遗,但没过多久却触怒龙颜,被贬为负责祭祀、礼乐的小吏。就这样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朋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过着寄人篱下生活。

2、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3、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

4、拼司马、骂王朗、气周瑜,名振古今。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