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37句含有对比的诗句四年级文案

admin 2024-04-09 10:08:57 文案短句

一、含有对比的诗句

1、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

2、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3、提问:这两首诗手法几乎一样,内容也一样。你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

4、作者孟松,四川的一位警察诗人,有较多作品发表。这首《魔咒》是他《来自月亮背面的文字》组诗中的第9首。该组诗发于2018年9月22日搜狐号(可能更早)。

5、沧浪读诗:秋天来读10首诗

6、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7、《春夜喜雨》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舒婷的《船》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9、或许你们喜欢结句。但是我喜欢:冷逼孤灯分外明。夜雨中孤灯更给人温暖明亮的感觉,并且一片黑暗中一盏孤灯才显得亮眼。“江船火独明”似乎是这句诗的源头。

10、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11、解析“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说法错误,墨梅图中并无桃李,诗歌中“桃李依然是仆奴”只是借用桃李来进一步衬托画中梅花的“清姝”。

12、所谓读诗,就是看作者选择意象,思考意象背后的含义。然后推测作者的情绪和内涵。

13、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古代诗歌比较阅读

14、在网上征求意见中,喜欢这两首诗中的哪一首,意见不各抒己见,这极正常。但从三个平台的读者留言来看,喜欢第一首的占80%以上,占多数。也有留言对两首都否定者,认为两首都不是诗。当然,也有两三人留言说两首都喜欢的。请大家去现场看留言吧。

15、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16、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17、通过对比深刻地写出了卖炭翁贫苦的生活和艰难的境遇,揭示统治者对人民的盘剥和压榨。。

18、(解析)此题属于比较鉴赏题,题干中已明确给出了比较的角度,即意象和情感。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找出各句诗中出现的意象,然后通过这些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19、动乱的岁月,困顿的时光,极左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潮对自由正常的人性和爱情的压抑与扼杀,是舒婷和她的同代人必须面对的不幸现实,尽管已是20世纪七十年代,但此时的极左路线对人性和爱情的剿杀,与程朱理学在“以理灭情”上并无本质的不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缘于现实的重压,缘于重压的现实中的爱情总是无法实现,舒婷在诗中一再抒写了与美好的爱情理想之间的一段无法消除的距离:“也许有一个约会/至今尚未如期/也许有一次热恋/永不能相许”(《四月的黄昏》);“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思念》)。这种“距离”与“阻隔”仿佛宿命一般,折磨得诗人痛苦不堪。

20、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含有对比的诗句四年级

1、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2、命题技巧:分析场景,鉴赏环境;多角切入,分条作答。

3、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

4、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5、6群博纳评:秋雨,潮湿阴冷的空气,才会说冷逼孤灯,很形象。

6、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7、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8、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9、1群素问评:首先,“尽日”说明作者看雨时间之久,而这个过程除了自己没有别人,看雨写的是闲也暗示自己的孤独,别人成双成对的估计也不稀罕看着微雨,就连鸳鸯也是一对对的。

10、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11、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12、失误:D。原因:仅从拟人角度比对相似性,考试点是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对策:审题全面,从情感与修辞两个角度比较。

13、“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14、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15、拟作也是20世纪新诗人乐意采用的有效创作方法。考察20世纪新诗文本的诗艺渊源,就会看到,不少新诗佳句、名篇都是对古典诗词佳句、名篇的模拟。或显性或隐性地,出现许多新诗文本“都是在重新组织或引用已有的言辞”的结果西方文论把这种由经典文本派生出新的文本的文学现象,称之为“互文性”。

16、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17、李世民这首诗请诸位注意中二联的炼字和写景,还有尾联对不能成仙的遗憾,以及对自我冷静的约束。另外,李世民的诗带有明显南朝的风格,就是细腻,唯美和求仙。

18、总群杨柳青青评:都运用了比喻,我还是喜欢第二首,画面感强,自然大气。

19、你总是护着它,张开双臂,像母亲

20、命题技巧:句子理解,关键词切入。

三、含有对比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2、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3、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4、请诸位注意诗中所用的意象。春日、春草绿、野棠和鹤发翁。都是在渲染此地的荒凉之感。还有,野棠花落像香玉一般,第一这个比喻很新奇。第很容易让人想到如花似玉,温香软玉的美人。

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失误:不选D。原因:干谒诗主旨理解错误。对策:紧扣主旨,分析意象,理解细节。

7、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8、《咏柳》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问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0、(温馨提示)同时代不同作者的相同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鉴赏诗歌的感情,一要辨明情感载体,“一草一木总关情”,抓住诗歌叙写的人、景、事、物,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作者的感情;二要用好七把“钥匙”,标题、意象(意境)、注释小序、关键词句(诗眼)、典故、流派、表现手法,这些信息是理解把握诗歌感情的有效依托。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12、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13、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14、(问题)“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15、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

16、(解析)A项“际晓”意思是“黎明”,故“旭日东升”;“晴江一女浣”意思是“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众鸡鸣”意思是“众鸡鸣唱”。

1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1题。(2017年北京卷)

19、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20、第一节两行,分写游子和思妇。第一行用叙述性短句写出游子的匆匆行色,第二行用比喻性长句写出思妇的漫长等待。读者从诗行的长短,即可直观地感知游子漂泊旅程的促迫,思妇独守空闺的寂寞。

四、含有对比的诗句古诗大全

1、卖炭翁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2、(1)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转引自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19页。

3、《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城》李贺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南园十三首》李贺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休洗红》李贺休洗红,洗多红色浅。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寄蜀客》李商隐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

4、想写好诗,读诗应该成为一个习惯。

5、总群君子评:杜牧的齐安郡后池绝句分别写了池面景和岸边景。表现出诗人孤寂和幽怨的情绪。

6、第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

7、命题技巧:比较异同,突出审美。

8、解析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析。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

9、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10、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11、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2、(解析)本题从行文结构角度设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刘诗,第二句写“登城”;第三句写诗人纵目野望所见景象。

13、(6)周济《宋四家词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版,第10页。

14、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15、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6、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17、平实质朴朴素清新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18、译句: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19、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20、角度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五、含有对比的诗句

1、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2、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解释:宗的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华皎如玉树当风前。出自:杜甫·唐《饮中八仙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解释:哥们在金市东街附近游玩,银鞍白马享受春风。出自:李白·唐《少年行》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解释:少年打猎打到平原兔,骑着马捎意气分发的回家。出自:王昌龄·唐《观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释: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出自:辛弃疾·南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解释: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他的英姿所倾倒。出自:韦庄·五代《菩萨蛮》

3、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4、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5、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6、(2)罗兰·巴特《文本理论》,转引自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2页。

7、群文阅读是教材改革热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更是诗歌命题难点。高考诗歌命题从比较角度测试学生群文阅读能力,从比较角度提高学生诗歌审美能力。最近三年,几乎每年都要从比较角度命制诗歌习题,2020年高考习题也不会例外。先从高考习题中总结比较型诗歌种类以及对策,进而帮助师生把握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8、总群土土评: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向往成仙。工作累了可以休息下,沉溺于享乐,哥哥是不会干的。

9、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10、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1、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12、6群樵山子评:正值秋收季节,一喜,又遇老友,二喜,又见月圆,三喜,还有萤火引路,畅谈无忌,四喜。

13、“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

14、不仅仅是猜测朋友是不是也在想他。而是作者在这么美好的夜里睡不着,和他一样志趣,一样高雅风流的人也睡不着吧?这样两人的气质就都出来了。

15、《汉宫春·立春日》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16、1群云深不知处评:刘禹锡的比喻巧妙把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比喻成白银盘里一青螺。写这两首诗的出发点不太一样刘禹锡诗重点在“望”雍陶诗描述洞庭。

17、命题规律:逐句解读,还原场景;角色切入,身临其境。

18、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19、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六、含有对比的诗句

1、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3)卞之琳《序》,《人与诗:忆旧说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198页。

4、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5、元朝好诗读过没?送你11首诗,最后一首感叹人间不值得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屋中男妇饥不餐,船上猎鹰饱食肉.明蒲松龄《挽船行》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明施耐庵《水浒传杂诗》

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张协状元》

8、周邦彦的《少年游》,被张端义《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说成是描写宋徽宗幸李师师的情事,近于“小说家言”,不足为信。这首词大约是写词人的艳游生活,但表现上分寸得体,“至此便足”器物服用的明净皎洁,居室环境的雅美温馨,渲染出一种既透明鲜亮又令人迷醉的氛围,烘托男女双方的知音相得,体贴温柔。下片曲尽缠绵的人物语言,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蕴藉袅娜,温婉可人。这首词中的爱情,雅洁而不失于生疏冷淡,亲密而不失于甜腻热昏,“艳而不俗”,让人悠然神往。难怪引得千年后的冯青在“午夜”时分,想入非非,打算“骑匹小毛驴”,回到这场宋词中的爱情里去,以解感情之干渴呢!

9、(原载《名作欣赏》2003年第10期,可参看《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第20章)

10、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1、(解析)本题从正侧面描写角度设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上片从演奏者、乐曲变化等角度叙写;下片“洗耳为渠听”,表明从听众角度描写乐曲。据此作答即可。

12、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13、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5、3群清荷评:后一首,后面的一首结句好看,融情于景,前一首直白了点儿。

16、1群楚风评:韦应物的这首,寂寂的夜晚,一个人散步,环境是秋夜凉空,空山松子落,寂静清冷无形中好像有点高士的感觉,在这个环境里思念友人,可以想见其风骨。中国的文化里,高人隐士都是和大自然相容的,寂静清冷不慕繁华。

17、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18、1群楚风评:虽然孤寂清冷,但豪迈之气跃然纸上。宋室南渡后,直至灭亡,一直未能收复中原,但仍有人未忘故土,心忧国事,读起来让人感慨不已。怀念的不是战争,是念念不忘收复汉家山河的执念,想起那时仁人志士的沉痛渴望,让人心酸。

19、译句:有缘分的话千里迢迢都会赶来相约赴会,没有缘分即使面对面都无法牵手。

20、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1、1群梅心评:好时节遇上好友。

2、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3、《天净沙·春》白朴|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4、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5、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6、(问题)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7、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阅刊”关注就可以了。

8、席诗则虚实结合,且避实就虚,以虚为主,入手便把实际的等待撇过,直写虚拟中的相逢:“当千帆过尽/你翩然来临”,这在仅写等待的温词中根本不曾涉笔。本是悲哀的等待事实,席诗却用“假如”把它虚设为喜悦的重聚:假如“长久的等待”终有结果,那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所有的昨天漫长等待的痛苦,都将成为今夕相逢的喜悦的不可缺少的铺垫;假如“千帆过尽”,得睹你归来的翩然风姿,亲切笑颜,能被你温柔怜惜地拥入怀抱,那么所有等待的酸辛都将烟消云散。但这毕竟是虚拟中的相逢,所以“我”又觉得“斜晖中你的笑容”,真实得有些“不可置信”,又感到“白苹洲上”那云雾般漂浮着的“一丝淡淡哀伤”,拂之不去。虚实相间的此情此境,在回环复沓的章法中氤氲着梦幻般的情绪戏剧的朦胧氛围。

9、解析作答此题,需要结合颈联中两个具体场景,联系全诗分析其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颈联的两个场景,一是雨中垂钓引发乡思,一是秋夜中风吹木叶声阵阵传来,这两个场景将诗人孤高耿介的情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直观感受;结构上,诗人在直抒胸臆中穿插场景描写,可以使诗歌的节奏得以舒缓,使诗歌显得委婉从容。

10、(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就一首诗内部比较不同手法对写景与抒情的不同作用。例如:(2019年全国2卷)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12、7群轻寒评:秋月,白银盘,首尾呼应。青螺是山,白银盘是有月光的水面。

13、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14、(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5、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6、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17、失误:不能用专业术语,陈述作用。原因:没有健全知识体系。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