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01句形容积极入世的诗文案

admin 2024-04-27 09:05:38 文案短句

一、表达积极入世的诗句

1、瓣香拜视华筵后,君又逢初度。草色成茵,榴花照眼,满架苍藤红雨。年华似汝。

2、本文原载于《俄罗斯文艺》2020年01期。

3、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4、要求子孙读书躬耕,心怀国家。

5、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1李商隐诗《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2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9、从设题角度看,诗歌鉴赏题涉及的考点有形象分析、语言特色、表达技巧、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观点态度,考查的形式为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题,加上一道主观题。对于客观题,我们以2021年全国Ⅱ卷的原题为例:

10、(4)СиротинВ.И.Лермонтовихристианство(М)Изд.М.:Издательскийдом«Сказочнаядорога».20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2、古洞何年隐七仙,仙踪欲叩竟茫然。惟余洞口桃花树,笑倚东风自岁年。

13、认为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有差距,读史时要有批判精神。

14、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5、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这样自述其志。他为何要自许周朝的祖先稷、商朝的祖先契?对此,明代文学家王嗣奭在《杜臆》中有非常好的解读:“人多疑自许稷、契之语,不知稷、契元无他奇,只是己饥己溺之念而已。”意即稷、契并无其他奇特之处,他们的伟大只在于一种“己饥己溺”的念头。“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己饥己溺”之念是一种高度的使命感,也是一种伟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作为一介微臣乃至一介布衣,杜甫身体力行地将儒学思想付诸实践,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丰富、充实了儒学内涵。

16、如: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20全国I卷)

1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8、尽日僧斋不厌闲,独余春睡得相关。檐前水涨遂无地,江外云晴忽有山。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

19、去春烟雨沅江暮,此日沅江暮雨归。水漫远沙村市改,舶依旧店主人非。草深廨宇无官住,花落春房自鸟啼。处处韶光萧索甚,正思荆棘掩岩扉。

20、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二、形容积极入世的诗

1、白居易的讽喻诗无情地揭露了中唐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百姓的悲惨生活和不幸遭遇,批判了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的真实面目。比如,“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等诗句,便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朝廷的横征暴敛;《卖炭翁》的“宫市”,针砭的是无法无天的公然抢劫……就反映现实社会的深刻而言,这些讽喻诗已达到前无古人的高度。

2、正濡弃中军,识过文举。世上悠悠,胸中五岳自为主。

3、人们为了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总是拉我出场,∕可谁也从来没提过出场费的问题。(《龙》)

4、此诗虽然简短质朴,但从中传达出的欢快的气息却在“低云一鸟飞,薄雾千山足”(《望翠微峰》)的翠微峰里悠长地回荡着。置身于悠旷的田野中,万物皆有灵,沉浸于农耕一事中的曾灿,惬意地享受品尝着这样一种宁静闲适的心理状态,细细回想有生渐熟的劳作,从而生发出“二月开新圃,四月未繁殖。虽以天旱干,人亦旷厥职。专弦不可听,水齐不可食。原上葑菲生,可以助稼穑。方塘注陇水,高下引沟洫。地势得自然,不资桔槔力”(《田家杂兴》)的体会与“所患去不早,资我岁月忙”的感叹。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答案)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上阕首句写“秋阴向瞑”显然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

7、春来客思独萧骚,处处东田没野蒿。雷雨满江喧日夜,扁舟经月住风涛。流民失业乘时横,原兽争群薄暮号。却忆鹿门栖隐地,杖藜壶磕饷东皋。

8、本是一元复始,该有兴荣之感,曾灿却将萧萧凄凉尽收眼底。春风拂来的不是大地生气,而是战后依然荒废的乱象。与其说眼前自然状态中的荒废让诗人感到揪心,倒不如说是诗人心中的思绪是乱的。身处何方是无谓的,乱世后的人生再也经受不起曾经的狂傲不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呢?而这样的诗句,恰恰将他的真性情一表无遗。回到现实,诗人却又闻说友人离世,阴阳两隔。诗心是诗人日常情感的集中展现,曾灿常年漂泊于异乡,心中的凄凉之感有增无减,“凄凉”二字也常常出现在他的诗作里。即便在那山花烂漫的季节里,他却依然未曾放弃心中的故国之思。“春风镇日坐凄凉”“回首东城路渺茫”,可谓凝聚着曾灿太多的沧桑和无奈。

9、展开全部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如果让我编《俗语词典》,∕他奶奶的,∕第一个词就是:人嘴里吐不出象牙。(《狗》)

11、除《潮音阁》外,王阳明归途路过武陵的诗还有一首《德山寺次壁间韵》,此诗只见与《全集》,各种地方典籍都没有收载。

12、赞美曾巩放弃隐居,出山做官。

13、送别友人,表达对先贤庞德公的仰慕。

14、来源:湖南省常德市湖湘文化交流协会

15、此诗名为《墨池遗迹》,《全集》中不见。墨池遗迹是唐代“草圣”张旭在汉寿(当时称龙阳)留下的从事书艺活动的遗迹,遗址在县城西一里许的原净照寺中。作者赴赣途中经过这里,看到这里碧水自流,烟云依旧,自然风光不改,而名闻遐迩的张旭墨池却已是一派荒凉,人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惟余一脉涓涓水,流出烟云不断香”的对草圣的默默祭奠之中,也流露出自己坚持信念的执著不移的决心。

16、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8、高楼百尺谁共?见青箱旧业,三君八顾。辖可投遵,丝难绣赵,且向人间箕踞。黄金尘土。真手握风云,气吞吴楚。料想他年,不须惭邓禹。

19、《十二生肖新语》则是一组讽喻社会的佳作。它们的体制更为短小,意味则又更为浓烈,几乎每一首都是针砭时弊而又耐人寻味的哲理诗章。我们试择6首:

20、(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二版).

三、关于积极入世的作文

1、曾灿积极与遗民相交,究其原因,可以用他的“所心在知己”(《送任道爰同诸子幼刚归九江兼怀令兄仲望》)来概括——遗民们具有太多相同或相似的赤子情怀。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遗民们的互相的交往其实是一种常态。诚然,在浩浩荡荡的遗民队伍中,像遗民始祖伯夷与叔齐两位抱节守志之人选择隐逸于首阳山一样,后来依然有遗民选择归隐山林,于世无求;但倡导人们积极入世的儒家文化,烙在遗民心间的印记又可谓深矣,一时难以抹去。于是乎,那些在国亡后却依然想要为故国做些无谓努力的遗民,便活跃在一个新王朝的土地上,与情志相同的遗民们交流着。

2、从艺术风格看,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沉郁顿挫。二者都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对后世诗歌审美产生了深远影响。

3、正如爱沙尼亚裔德国学者乌克斯库尔(JakobvonUexkull)所言:“通过汲取外部的力量,每个主体的躯体都成为意义的接收者,接收来自意义载体的信息”,恶魔本身就是一个载体,载体本身将信息的矛盾性传递给读者主体,通过细胞的刺激和生命的感知,赋予传达机制以激发读者无限想象与拓展的空间。《恶魔》中以塔玛拉和恶魔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并在叙事机制中暗含了一个隐藏的“我”,以动态的视角带着读者飞越天国,穿越云层、山川和河流,来到非同一般的人间,遇上人间姑娘塔玛拉。文本中穿插着恶魔和塔玛拉的对话,以对话的形式推动情节发展直至高潮的到来。

4、这两种人生态度,是盛唐诗题材取向的基础,并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

5、这首小诗的主题更干脆利索,它直接告诉人们,“土”只有跟“水”结合,才能摆脱“沦为尘埃”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的主题还有《瀑布》。这首小诗的构思巧妙,开头漂亮,而且颇有新意:

6、在俄罗斯文学史上,莱蒙托夫通常被视为是普希金的继承者。普希金的诗歌创作和俄罗斯民间童话有深层渊源,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从一开始就与叙事结缘,以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叙述民间故事,如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金鸡的故事》、《死公主和七个勇士的故事》等。莱蒙托夫在诗歌创作的取材上,继承和发展了普希金的这一传统。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请大家牢记多种情感的答题思路:

9、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10、作者:温世亮朱薏敏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

11、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12、(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13、译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14、花色朦胧风姿飒爽依然独留余香,岁月青葱放浪不羁这般耀眼如初,月影潮汐涌入世华绽放情怀,倾情与你,流年可曾共度…….

15、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16、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1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18、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9、还不断将它根部的沙土剥蚀

20、(SchoolofHumanities,LingnanNormalCollege,Lingnan,Guangdong524048,China)

四、表达积极入世的名句

1、《嘉靖常德府志》录此诗,题为《沅江晚泊》。据诗中“此日沅江暮雨归”的说法,此诗应写在归途中经桃源县境的沅江畔某村镇或驿站,首句“去春”似应依《府志》作“去时”。此诗前六句叙事,后两句发感。即通过去时、归来的对照,表现“村市改”、“主人非”的巨大变化,这也正是当时朝廷权力更迭的缩影。由眼前的变化,想到官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实,回忆自己当初坚持正义反而遭贬,作者仍然心有余悸,于是就有眼前“处处韶光萧索甚”的感觉和“正思荆棘掩岩扉”的出世之想。这也是在桃源这块有着特殊文化含义的大地上来往的骚人墨客、尤其是迁谪之人的共同感受。此诗似应写在归途中初入桃源县境不久。《全集》中亦收录此诗,题为《沅江晚泊二首》,该诗为其第二首为:

2、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3、唐诗在盛唐时期即唐玄宗开元、天宝朝的50年,达到了全面繁荣的高潮。由于国家繁荣、社会安定,诗人可由多种途径实现人生的追求。有的以侠士面目出现,成为热情的进取者,希望通过从军立功等途径施展抱负;有的则以隐士面目出现,成为恬静的退守者,希望幽居山林以获得生活与心境的宁静。当然,也有诗人身兼上述两种身份,因时而变。

4、先看他去龙场途中路过常德的诗作《天心湖即事》:

5、整天练跑有什么用?∕现在的“伯乐”并不看谁跑得快。(《马》)

6、其次,李白用诗歌维护了平民人格尊严。进入仕途的目的不是富贵荣华,而是施展政治抱负。所以李白既蔑视富贵,也蔑视权贵。他的狂傲,其本质是一种放大的自尊,是布衣之士为维护人格尊严而采取的自卫手段。李白在诗作里宣示的人格尊严,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7、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8、“都成一梦中”,往事皆梦,虚空却又历历在目。当年厮杀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战火与战血将天际染红,血腥之外更是无穷的哀思——“故国音书云水隔,阶下叶,落纷纷”(《江城子》)。这不禁要让读者想起南唐李后主那首痛绝人寰的《虞美人》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9、(分析)此类题一般要求分析诗歌中的某个物象(意象)的内涵和作用,题干常有“分析某物象(意象)的作用(内涵)”之类的提示词。如果分析意象内涵,多从“象征什么”的角度思考;如果分析作用,一般要从结构、手法、情感等方面具体说明其作用。其基本作用主要表现为:

10、这三首在《全集》中分别题为《阁中坐雨》、《霁夜》、《僧斋》,在各种地方文化典籍中则被归于一个《阁中遇雨》或《阁中坐雨》的总题之下。文字差异只有《僧斋》最后一句中的“心存”,一般作“存心”。

11、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12、(分析)此类题要求直接分析诗人写景所描写的意象或意境的特点,概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题干一般用“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景色、画面、图)”“什么样的意境”等语句进行设问。答题时或采用“诗人用哪些意象+组成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什么感情”的形式作答,或采用“发挥想象,概译相关诗句,营造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感情”的形式作答。

13、李杜之外,白居易是最为著名的唐代大诗人。从唐代起,白居易的诗歌就受到日本等东亚邻国的高度重视,其影响早已超出国界。

14、杜牧的诗风受杜甫、韩愈影响较大,风格上以清新峭拔为特征,诗体则擅长七绝。以七律而著称的李商隐,其诗结构精致、语言瑰丽、风格沉郁,内容则以抒身世之感、写家国之哀为主,这都与杜甫诗风一脉相承。

1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6、一是感情浓郁,兴寄深远。王守仁在常德的诗作,善于将充沛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物里,从而使饱含感情的画面蕴藏意味深长的哲理。如《观音山》写月色朗照下的桃花源观音堂朦胧之中似青螺,用“那识其中真色相”,说明了对真理只要执著追求就会有所收获的道理。《桃花源》则通过沿溪踏花寻仙境的情景,表明了探寻人生真谛的坚定信念。

17、同时,唐朝的民族大融合为文化交融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人才大家层出不穷。比如,李白、白居易之先世出自西域,元结、元稹、独孤及等出于鲜卑,刘禹锡先世出于匈奴,等等,皆为显例。并且汉字书写的诗歌成为唐代各民族共同的情感表达工具,也构建了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因此,这种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是唐诗在整体上超越前代诗歌的主要原因。

18、王阳明: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中贼!

19、答案: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20、有时还要求分析意象与意境的作用,一般从“奠定什么感情基调””“营造什么氛围,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渲染什么环境,烘托人物形象”三方面考虑。

五、积极入世的作文素材

1、全篇的笔墨似乎都在歌咏玉麈山的高耸与壮美,但在“村村皆是水,面面更多山”的温婉的江南景色之后,更多的是其惆怅的心绪:故乡在哪里呢?这个“故乡”,既是曾灿远游四方思念翠微峰上的六松山庄之家,更是“少年戎马春风里,犹记围城不肯降”(《己酉春日张天枢招同诸子登八镜台得江字》)的遗恨。在《秋兴二十首次鲁斋韵》开篇中,诗人便以“逢秋百感乱平生,树树悲风暗短檠”的悲凉伤感之调奠定了整组诗的感情色彩,古人伤春悲秋非一时一日之事,春天的美好短暂和秋天万物的枯萎凋零总是给人一种触景伤情的体悟,正是这样体悟,残酷地勾起了文人内心无尽的感伤情怀。

2、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雨霁僧堂钟磬清,春溪月色特分明。沙边宿鹭寒无影,洞口流云夜有声。静后始知群动妄,闲来还觉道心惊。问津久已渐沮溺,归向东皋学耦耕。

4、烽火何由到白沙(南昌有白沙寺),客来有酒即为家。门前溪水落寒木,篱外秋山多野花。爱汝盘中新煮橡,怀人石上旧烹茶(确斋冠石制茶,易堂诸子常集夜话)。萧条万事一尊在,故国曾经月几华。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示乘风破浪,乐观进取的诗句是:

7、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8、描绘热闹欢快的农家劳动场景。

9、出生于儒学世家的杜甫,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终生服膺儒学。从检索中可以看到,杜诗中共有44个“儒”字,其中有一半是他的自称。杜甫好以儒家的祥瑞凤凰自比,念念不忘的那个凤凰也是他自己的化身。儒家关注的对象是人生与社会,其人生态度必然是积极入世的。孔子奔走列国,栖栖惶惶,为的是实现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孟子游说诸侯,力辟杨墨,为的是实现以仁义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信心,而且怀有崇高的使命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杜甫,也是如此。他对人生抱有坚定的信念,把安邦定国视为自己的使命。

10、摘要:宋伟富的“小诗”颇具魅力。这种魅力既体现在其出色的艺术表达上,更体现在其独具的思想内蕴上。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之所以欣赏他的小诗,主要不在于它的形式如何优美,而更在于其内容上给了我们独特的思想感受或人生启迪。伟富的“小诗”内容丰富,但概括地看大致有两个主题:“谈人生”与“说社会”。这两大主题各有侧重又互为关联,有时候可能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谈人生,他更多的是赞美坚实的土地,奉献的精神,张扬真诚,批评虚荣;说社会,他则更喜欢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前者着眼于人格历练,后者着眼于社会构建。它们共同体现了诗人关注人生、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与审美追求。

11、我的教训是胆小,∕其实大摇大摆地过街,∕是没有人喊打的。(《鼠》)

12、三是结句点题,水到渠成。这是王诗的整体特色之在常德的创作也不例外。如《桃源东禅寺》“惭愧沙鸥尽日闲”、《桃源晚泊》“正思荆棘掩岩扉”,都明确揭示了企图归隐山林的思想。《阁中遇雨》三首的尾联为“年来身迹如漂梗,自笑迂痴欲手援”、“问津久已惭沮溺,归向东皋学耦耕”、“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存心出处间”,就分别揭示了无奈自嘲、企图归隐、存心世事的主旨。同时它们又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作者身在官场身不由己、欲进反退、欲罢不能的矛盾心态。

13、第不要忽视了注释。做题时要有一个理念——试题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命题人为什么要给出注释?说明注释在考生读懂诗和答题中是有作用的。注释往往会交待和诗歌有关的时间地点、相关典故、作者介绍或写作背景。我们捕捉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14、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15、诗句: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16、生命从跌落处开始辉煌!这个“横空出世”、“拔地而起”的开头令人眼睛一亮。“何言失足∕跌落更有力量”——富有哲理、启人心智的结尾同样漂亮。这是伟富眼中的瀑布。它没有展示瀑布的气势或浪花的绚丽,而是另辟蹊径,从“跌落”入手,发掘跌落处的辉煌和“失足”时的力量,进而揭示它先前“平淡”无闻和现在游人如织的原因,彰显诗人所肯定的人生态度与生命价值:放弃“高高在上”的架子,回归芸芸众生之中,于朴拙处展示精彩,在平凡里创造非凡。

17、(3)Стрельцов.В.М.Ю.Лермонтовиправославие(С)//М.Ю.ЛермонтовиДж.Байрон.Изд.М.:ЗАО«Издательскийдом“Кединству”».20

18、赏析: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19、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20、出身官宦家庭的白居易,祖、父两代都是明经出身的低品级地方官。他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也比较接近社会下层的生活,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兵荒马乱的时代、颠沛流离的经历,使得白居易能写出《新乐府》等反映民生疾苦的好诗。曾经任左拾遗、充翰林学士的从政生涯,更让他始终以勇于进言为己任、以天下兴亡为己责,满怀热情地为朝廷献计献策。他的一系列奏状,充分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和舍身成仁的政治风范。

六、表达积极入世的诗句

1、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