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陶渊明介绍ppt【文案整理79句】

admin 2023-03-12 10:40:37 文案短句

陶渊明介绍ppt

1、第三部分(第5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结局和尾声)。即: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东晋末年,奸臣当道,朝政腐败。与陶渊明品行高洁、不慕虚荣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陶渊明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肯定是个别类,也是个被淘汰的对象。按照当时“九品中正制”推举法,公元393年,29岁陶渊明接受朝廷征召,出任江州(今九江)祭酒(管教育的官员)。由于他不会投机钻营、又不会溜须拍马,所以没有多久就辞官归隐。公元398年,陶渊明又先后在大将军桓玄、建威将军刘敬宜、镇军将军刘裕(刘寄奴)手下做过参军(幕僚官)。尽管他们对陶渊明还算不错,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让陶渊明很是不满。所以,他又选择了归隐。后来,桓玄威逼晋安帝禅位,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桓楚。刘裕建立南朝刘宋,为宋武帝。据说陶渊明听说桓玄篡夺了东晋政权,随口吟诗道:“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刘裕当了皇帝,陶渊明“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借此不愿谈及与他们的关系。(陶渊明介绍ppt)。

3、陶渊明生於公元三六五年,卒珍公元四二七年。

4、陶渊明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曾做过几年地方小官,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的这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介绍ppt)。

5、陶渊明的下联也是话中有话,他的意思表面是说荷苞,实际是说自己,意思是我虽然被埋在污泥里,但是一旦出土,就能点天文地理。王知县看了,暗中惊叹陶渊明的才思敏捷,但是还是不甘视弱,又出上联,联曰:小孩子出言吞天口。这一联除了说陶渊明刚才的口气太大之外,用字上还有非常巧妙之处,因为“吞”是由“天口”两字组成,这样是非常难对的。陶渊明想了想,随即对出下联;联曰:老大人苦究志士心。

6、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最起码早年的陶渊明曾颇有壮志,他的《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而他的《拟古》则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表现一种任侠的精神。第与亲老家贫有关。这一点他诗文中并不讳言:“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年立,志意多所耻,??”(《饮酒》)说自己是由于生活困难,年近而立,不得已而出仕的。但这次出仕时间并不长,不久即以不堪吏职而辞职,后来江州又召他为主薄,他也未就任。第二次做官: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出仕到江陵,担任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桓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占据长江中上游,对晋室虎视眈眈,图谋篡夺。陶渊明至江州后,可能看到桓玄并不能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对于他企图篡弑的丑剧也很憎恶,于是又产生了归隐之念,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任建威参军时所作的诗又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恰好在他三十七岁这一年,他的母亲去逝,按古代丁忧规矩,陶渊明便辞职回家了,守丧三年。

7、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8、《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

9、贫穷并没能摧毁心他心中的那份美好,他把自己的这份精神理想和对现实社会不满情绪用《桃源记》借以表达出来,描写了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理想世界。

10、第二部分(第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发展)

11、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 至大司冯,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12、我们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它们的作者就是陶渊明。

13、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1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写作《说明的顺序》

15、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16、从文中可见这么一个美好的桃花源是不存在。为什么要虚构一个这样的美好社会呢?  

17、写作:《赞陶潜诗》精诚、精炼、精彩微文或小诗。

18、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19、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20、“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愤,终晓不能静”(杂诗》

21、陶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卒 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 “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22、    文言文阅读的要点,是集中体现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所言志,所载道”。③此诗教学,赵老师便是抓住这些教学的着力点,真正落实到理解和感受“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意趣。

23、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不大。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认为其诗“其源出于应璩”。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文选》收录陶渊明的诗文十余首,是作品被收录较多的作者。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五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24、(2)第二层,抓住“采菊”、“见山”、“夕佳”、“鸟还”,一处突出一个美点。采“菊”,“换采花”之问,让学生理解此处的菊:凌霜绽放,不与群芳争艳,象征与世无争,清高自守的品格。“见山”既有“见”与“现”之争,又抓“悠然”二字,让学生描述“悠然”之感。“夕佳”“鸟还”寓意何在?最后小结:大隐之乐,物我两忘,这是情趣。

25、出示全诗内容,把韵脚的字涂绿,先学生齐读,再教师明确押韵,要求把韵脚读响亮一些,再让学生齐读。

26、近代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陶渊明)笑。”“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

27、背完了,总结:同学们背得很整齐,读音也很准确。

28、③大济苍生:儒家思想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得建功立业,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想要实现这样的政治理想只能够走仕途。

29、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0、咏怀诗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

31、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政治抱负能够实现吗?

32、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33、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34、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35、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全面讨论,记录组员观点,推荐中心发言人。

36、公元405年,丁忧母亲结束后,41岁的陶渊明在叔叔陶逵推荐下,为彭泽(今属九江)县令。据说,南朝宋武帝刘裕得知后,想招他为车骑将军,统领各州军事,他没有答应。他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100亩公田一半种成酿酒的秫谷,一半种上稻米,以保证常有酒喝,有饭吃。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由此可见,陶渊明一生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总是喝得酩酊大醉。

37、此战役胜利后,刘裕的私利望欲迅速膨胀,引起了陶渊明的不满。为此陶渊明果断的离开他另寻高就。

38、但最让人开心的还不是这份悠闲,而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了。这里的“自然”除了指自然环境之外,还指顺应本心的生活。

39、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写出了景色的幽美,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40、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顺畅地背诵课文;探究陶渊明的人物形象,辩证地分析其思想情感。

41、①欣豫:欢乐。这句是说没有快乐的事,心情也是欢快的。

42、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43、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

44、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

45、作者(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

46、是简笔勾勒,即白描的手法。“方宅”、“草屋”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诗人的要求很低,田地十余亩足矣,住所有几件草屋就行。表现了诗人辞官后的闲适淡泊。

47、(3)第三层,抓“真意”和“忘言”,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理解:大隐之境,得意忘言,这是意趣。

48、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49、我将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我会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出陶渊明的《饮酒》和《桃花源记》,并进行知识重温,从而顺利引出我的新课《归去来兮辞》。这样由温故引出新知,能贯穿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板书课题)

50、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51、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对整篇文章的大意进行概括,鼓励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并回答,学生有可能回答“本文写了陶渊明归隐田园,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或“本文写了陶渊明弃官场爱田园,表达对官场的厌恶”等答案。

52、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这些文章质朴自然,言浅意深,深为后世推崇。陶渊明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54、赏析后的小结,也是板书了,虽只有两个动词,但包含的内容很广。

5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

56、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

57、师:智商不高,不知怎样表达,还是……这是,瞎说。

58、归隐田园后,生活境况窘迫,极近贫困,几至乞食的地步。可,依然坚持固穷精神,不失高风亮节,精神理想。

59、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60、(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61、     现在我们再来简单地认识一下陶渊明。(PPT)

62、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63、①养家糊口:人活着得吃饭吧,所以我得找个工作养家糊口

64、⑧惜寸阴:珍惜每一寸光阴。这句和下句是说古人珍惜每一寸光阴,想到自己一生虚度了大半岁月的可怕。

6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66、后担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在叔叔晋安郡太守 ( 治所在今福州 ) 陶夔协助下当上彭泽县令,因厌恶当时的政治,做了大约八十天就辞职归故里,终生不再出仕。

67、最后一天上午,陈琴老师做了关于汉诗文吟诵的讲座,我录了许多小视频。一直以来,我的诗歌教学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诗歌内容的解读和诗歌朗读上,从没歌吟。究其原因,一是之前并未接触此法;二是自身对古汉语基础音调、平仄变化等相关知识的欠缺,很难仅凭自身去发现诗歌本身成歌的潜质。但听了陈琴老师现场手把手教诵之后,歌咏之法应用于日常诗歌教学的念头燃起了小火苗。要不,尝试一下?对学生们了解汉语言文字之美大有裨益,最起码也有助于背诵嘛。

68、6)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69、②振兴家族: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身上背负着振兴家族的重担。

70、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顺随自然,化:造化,指自然。归尽:到死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7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

72、陶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卒 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 “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73、在讲“见南山”与“现南山”之争议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诗人与南山相通,相互悠然。巧妙引用了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句,这两个教学凭借用的恰到好处,巧妙的与教学相融合。

74、板书加上总结: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八句诗体现出的艺术技巧:这八句诗分别描绘了八个意象,其中前四句是静态景物,后四句是动态景物,手法上属于动静结合。从远近关系上说,前四句描绘的是近景,后四句描绘的是远景,手法上属于远近结合。狗吠鸡鸣属于以动衬静或者说有声衬无声,更显乡村的宁静。从整体看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用的是白描手法,但是却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75、陶渊明见他态度改变,也是谦逊诚恳地说:“还请大人日后多多指点!”说罢又拿过自己的习作,请知县指教。王知县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首自嘲诗,诗曰: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雏来揖客,挥毫坐谈禅,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王知县看后,对陶渊明更加赞赏,从此两人成了忘年这交。

76、梁钟嵘:每观其文,想其人德。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诗品》)

77、补充:陶渊明的铁杆粉丝苏东坡,《和陶集》,后世出现许多“和陶诗”,

78、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