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描写雪景的名句【文案整理32句】
admin 2023-03-13 09:09:52 个性说说 ℃描写雪景的名句
1、……温暖的春雪没有一丝寒意,悠然的雪花反而给这早春的夜晚带来一种诗意的宁静。——季宇《雪花,静静地飘》半城烟户,参差的屋瓦上,都还留有着几分未化的春雪……更还有高戴着白帽的远近诸山,与突立在山岭水畔的那两枝高塔,和回流在兰溪县城东西南三面的江水凑合在一道,很明晰地点出了这幅再丰华也没有的江南的雪景。
2、世界,被厚重的雪包裹了。雪毯真重啊,把树枝压弯了腰,不时,一坨子一坨子的白雪散落下来,扬起一团雪雾……
3、沙村的白雪依然没开化,江县的红梅却已放出了一片春色。诗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雪仍含冻”指冬天的气氛还很浓。“梅已放春”写梅花开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两句诗一抑一扬,写出了春天的希望。上句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下句制造了一种艳丽的氛围,整体意念上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冬即去而春欲来的节气变化。
4、那飞舞的雪花,像是漫天飘摇的蒲公英,又像无数幼小而不可名状的生命在茫茫的夜空中颤动、沉浮、荡漾。
5、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6、晶莹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飞舞,街道上洒满了雪,房屋上落满了雪,就连树枝上也挂满了雪,整个大地变成了银白的世界。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9、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今年冬天特别冷,雪下的有两尺多厚。早晨起来,风门都推不开。
10、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11、宋朝黄庭坚作《春雪呈张仲谋》,就有“暮雪霏霏若撒盐,须知千陇麦纤纤”之句,用撒盐喻雪;他的老师苏轼作《雪后书北台壁》也有“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之语,来形容庭院堆雪的景象。
1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13、——现代陈毅《青松》译文:大雪纷飞,似乎要把青松压垮,但是青松并不畏惧,也不屈服,依然直直地卓然而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4、一片雪花就像一只只旋转舞蹈的白蝴蝶,纷纷扬扬。如此幽静,如此美丽,如此活泼……它们也有不同的喜好呢j有的落在屋顶上,有的降在树枝上,还有的停在人们的衣服上,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星星,俏皮极了。
15、冬天,树上的一切都是光秃秃的。田野上只有野兔在赛跑。同学们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太阳还没出来呢,它也怕冷似的不愿起床了。燕子早飞到南方去了,只有难看的乌鸦在呱呱叫。苍翠的松柏树披着银霜。田野显得又空又远,只有麦苗伏在雪地里。同学们穿得厚厚的,用围巾把脸裹得严严的,只露着眼睛,呼出的气在睫毛上结了霜,松树上几个松果被风吹得乱摇乱摆。
16、菩萨蛮(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17、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子夜四时歌》
1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20、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21、雪花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飘飘摇摇,纷纷扬扬,从天空中洒下来。
22、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
23、雪雾积雪轻盈残雪 飞雪 白雪 瑞雪 雪团 雪片 雪粒 雪景 风雪 雪飘如絮
2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昊万里船。——杜甫《绝句》
2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6、谢安为什么笑?有人说,谢安偏安谢道韫,所以当女儿的对答比儿子更好的时候,他感到开心。这个理解不能说有错,但带着很明显的个人情感,首先认为谢道韫的答案更好,然后代入到谢安为什么笑这个问题中。
27、本文由梅语文综合整理和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28、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29、译文: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3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31、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 上一篇:十二种说明方法及例句【文案整理6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