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徐志摩简介【文案整理78句】
admin 2023-03-17 08:41:06 qq说说 ℃徐志摩简介
1、与张幼仪的婚约,在徐张两家人眼中似乎是金玉良缘,对于徐志摩而言却并非如此。徐志摩在杭州府就读时,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张嘉璈在莅临杭州府视察时读到了徐志摩的文章。他被这个少年的才华所吸引,并找来徐志摩畅谈。
2、注:《夜读徐志摩》朗诵音频为2018年4月16日早上7点 51vv视频社区732390绍兴朗诵群房间《何你有约》栏目的现场录音。
3、回国成立新月社。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4、在徐志摩短暂的35年的生命中,先后历经三次感情波折:
5、多年后,沈从文在吉首大学谈起,仍然泪流满面,这是他苦难中的一道光。沈从文在困顿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好人,甚至好心的饭馆给他赊账,几年后旧地重游饭馆的欠账牌上还有“沈从文欠××元”。
6、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一-
7、1922年,陆小曼19岁。当时,来陆家说媒的人多得踏破门槛,但陆家不肯轻易把女儿许给别人。直至遇见王赓,认准了这无上的姻缘。
8、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了不少情诗,比如一首流传很广的《偶然》,就是在林徽因拒绝他以后写的:“……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9、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0、正当志摩正如饥似渴的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却传到他的耳中。其父爱财心切,要志摩于一位富家千金张幼仪结婚。志摩一时无法接受,然而他又挨不过父母与奶奶的哀求,最终答应了。同年,志摩与幼仪结婚,然而他们本无感情。婚后彼此冷冰冰的。不久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学去了。
11、她爱上了殖民统治下上海的繁华,沉迷于夜生活。
12、徐志摩一生中倾注最多心血的女人,当属陆小曼莫属。
13、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
14、当然,我们别忘记了更要感谢《夜读徐志摩》一文的作者:西楼听雨。没有《夜读》就没有这个四月的诗意清晨。我不认识这位叫作西楼听雨的作者,但我却直觉地感到,这是一位懂得徐志摩之人之诗的作者。他与徐志摩在历史时空中对视,一缕心香接通了彼此,他走进了徐志摩的世界,感受他的爱,他的痛,他的心殇……他读懂了徐志摩的每首诗,那诗里,正是志摩独特而鲜活的人生。我还觉得,这位作者一定是一位徐志摩的研究者,他在这篇《夜读》中,用深情的却又是简约凝练的笔触,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了徐志摩的真情真恋,还不露痕迹地介绍出徐志摩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让我们了解到,在徐志摩,诗与人是合一的。的确如此,只有体会了志摩诗人的性情人生,才能读懂他的绝美的诗行,否则,徐诗之美,就会被轻易地消费了,这对热爱诗人诗作的我们又将是何等的不忍!因为此,我们也要向这位西楼听雨的写作者致敬。因为他的文,他的深情的脉脉梳理,使我们有机会用声音触摸一颗美丽的诗魂!(徐志摩简介)。
15、而对于陆小曼,他深爱过,倾倒过,也深深地失望过。
16、1928年春与梁思成结婚后,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17、于是徐志摩的压力就更大了,他不仅负责赚钱,还要抽时间回上海看望陆小曼。
18、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19、轻轻地他走了,划出了炫丽的弧线,永远挂在天空中。
20、为了缓和他们的婚姻关系,徐志摩一次次劝说陆小曼去北京生活,但她拒绝了。
21、她就像一朵罂粟花一样妖娆妩媚,任性妄为,喝酒,抽鸦片,包场,唱戏,捧戏子,穿梭于各种交际场所,挥霍无度,一掷千金。
22、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3、笔者以为这是徐志摩始乱终生的第一次精神出轨。这是典型的违背婚姻意志的道德品质问题。
24、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并且由此踏入上海上流社会,成为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名媛。
25、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26、林徽因是中国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27、所谓"聊得来"的深层含义其实是:读懂你的内心,听懂你的说话,与你的见识同步,配得上你的好,并能互相给予慰藉、理解和力量。
28、一次,在狂风暴雨中,徐志摩拉着朋友就往门外跑,边跑边说:“我们在桥上等着。”
29、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30、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心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31、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32、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33、张兆和,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安徽富商,人美,气质好。沈从文一见钟情,立刻展开追求,不断地写情书。她的追求者很多,情书纷至沓来,也懒得看,有一天突然看到自己老师写来的信开头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你了。”
34、丈夫不在,陆小曼就经常喊徐志摩一同出去参加各种活动。一来二去,两个人就产生了感情。虽然陆小曼也知道,王赓作为丈夫其实是很好的,但当时只是迷失在徐志摩的热情里,任性地结束了自己的婚姻。
35、林徽因只有17岁,已订婚。她是跟随未婚夫梁思成陪读的。而梁思成,就是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的儿子。因为彼此之间有这些关系,又是在异国他乡相逢,三个人很快就熟络了。
36、虽然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属于合法的原配,现在分析看;他们双方的家长一定考虑的是门当户对。徐志摩才情并茂,张幼仪也算是大家闺秀,在当时的旧中国来看,也算是才子配佳人。
37、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90%E5%BF%97%E6%91%A9/286345?fr=aladdin#reference-(2)-13502232-wrap
38、“大家都是知识份子,我纵和陆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什么成见;可是你以后对她务必始终如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
39、虽然陆小曼精通于琴棋书画,可是旧上海滩奢靡的生活,使这个女人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了解陆小曼的人,都为她的消费合作派感觉到不可思议。
40、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41、《再别康桥》应该是徐志摩笔下最为人熟知的一首现代诗,也算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了。1928年的时候,徐志摩本人游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也就是诗中所说的康桥,但是故事并不这么简单,康桥时期应该是徐志摩一生中的转折点,前后诗歌风格变化巨大,康桥后期的诗歌里,显得更有味道和思想,在诗性方面已经突破了自身的瓶颈,我一直认为诗人最难突破的还是自己。每一个诗人的一生都像在练斗技一样,层层突破,但是突破需要一个契机,徐志摩的契机就是康桥。正如徐志摩后来说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42、徐志摩一生喜欢飞,他的思绪一直在天空,如白云一般飘逸,如白云一般悠闲自在,哪怕是天的那头地的那角,也不愿做短暂的停留。在空中飞行,他常常觉得自己脱离了肉体凡胎,化作了一朵白云,在天际遨游,然后乘风飞去。既使落在地上,也是飘洒在柳枝上的春雨,也是一条绵长而清幽的小溪。把忧伤化成一首淡淡的歌来轻声吟唱,把别离化作一只笙箫来轻轻吹响。
43、徐志摩为破除陋习,实现男女平等,顶住千钧压力。
44、林徽因是个拎得清的女子,她既然选择了梁思成,就不再给徐志摩任何机会。1924年,她与梁思成一起去了美国留学,不再跟徐志摩有任何瓜葛。
45、..............................................................................................
46、怎么样?看了徐志摩的简历你就会明白,是一位优秀的男人,文才美貌集于一身,风流倜傥。
47、若要深究,林徽因或许并非对徐志摩无情,但这种在异乡培养出的感情,或许更像是她对一个长者的依赖和崇拜。即使这其中多少有些情愫,但骄傲如林徽因是不会允许自己爱上父亲的挚友、一个有妇之夫的。在这段暧昧又单纯的感情中,归根结底只能是四个字——有缘无分。
48、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液》。
49、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
50、张幼仪虽然是大家闺秀,仪表堂堂,我是徐志摩,在这个传统的女人身上找不出一丝的浪漫,当然怪不得张幼仪,怪就怪在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开放式教育。
51、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52、就是这架飞机,因大雾影响,触山爆炸,结束了一代诗人年仅36岁的生命。
53、徐志摩对陆小曼用情太深,娇宠至极,所以无论她犯怎样的错,他都能原谅,即使有一丝的抱怨,也只是在自己的诗文里。
54、张幼仪(1900年-1988年)1900年出生于江苏宝山,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国读书,次年徐志摩则转往英国伦敦。
55、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56、陆小曼,名眉,出生于江苏世代书香的望族家庭。父亲是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自小就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师承著名画家刘海粟,法语、英语的基础很好,北京交际界的名花,舞跳得美,京戏也唱得亮。
57、1920年,十九岁的陆小曼嫁给了比自己大七岁的王庚少将。与陆小曼订婚不到一个月,就在海军联欢社举行了婚礼。仪式之隆重与阔气,轰动了京师。
58、不爱,不妥协,也不承担责任,这就是诗人耿直干脆的一面。
59、在他追求“爱”与“美”的一生中,纵有遗憾,纵有异议,却彰示着人生之绚烂与美好。
60、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61、1976年她故地重游,去过德国,众所周知,这异国他乡,是她和旧爱徐志摩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人生际遇难测,年轻时的愿景终没实现,她孤单地在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前伫立良久,不免唏嘘感叹,这一年张幼仪已67岁了。
62、如果说,那些光华夺目的名字是璀璨的星星,那么他们的背后是无言的大爱、默默承载他们的蓝天。
63、民国本是一个奇谲的年代,留下了许许多多光彩夺目的名字。他们好像是红楼梦中贾雨村说的,禀赋正邪二气所生的人物。置于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请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他们的脚行走在俗世红尘,心踏着盛唐的华美乐章起舞。
64、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65、京鸽:两位老师读的精彩,表现力十足!林徽因徐志摩在诗人的笔下成为永恒的话题之也好,我们可以欣赏到很有水准的诵读了!
66、这样的陆小曼,没有男人不喜欢,而她能看上的也只有徐志摩。
67、徐志摩醉了,醉在那段自由的年华中,醉在诗里,爱里。
68、1969年,沈从文下放临行前,口袋里掏出张兆和写给他的第一封信,哭得像个孩子。
69、此诗并非只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诗,它更是一首对人生的感叹曲,充满情趣哲理。
70、艾玲:诗人佳作,绝美的合诵,漂亮的制作!赞!
71、...............................................
72、徐志摩的前妻是张幼仪,后来他疯狂地爱上了林徽因,由于种种原因,他后来娶了陆小曼。都说男儿爱后妇,那么,风流才子徐志摩,到底是最爱林徽因,还是陆小曼呢?
73、“‘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74、林徽因成就了徐志摩的诗情,但她注定成为诗人情史上一个完美的背影,在往后的岁月中也会因为愈加迷离而愈加思念不已。
75、尤其是走进婚姻以后,陆小曼生活奢侈,让除志摩不堪重负;陆小曼生活随意,也给徐志摩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徐志摩对她还能有多少爱,就显而易见了。
76、虽然林徽因拒绝了徐志摩的真挚的追求,是有着诗人情怀的徐志摩,从此让他想到这世间还有比自己妻子张幼仪更加优秀的女子让自己如此倾心吐胆!
77、 后来,我读初中三年级时的寒假里,也就是1988年春节期间,在一位同学家里见到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的《徐志摩诗集》,这本书是同学的哥哥在济宁师专中文系图书馆借的。我告诉同学的哥哥我曾经在《读者文摘》上读到过徐志摩的《偶然》并且会背诵,他非常惊讶并大加赞赏。随后,我向同学的哥哥表示了想借看几天的意思,他竟欣然同意,我如获至宝。这本书,是我初中三年级的寒假中最心爱的读物,因为考虑到过不了几天就要归还,我夜晚在灯下把最喜欢的十几首作了抄录。至今还记得当时手抄的几首徐志摩诗歌的题目《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望月》《黄鹂》《我有一个恋爱》《去罢》等等。一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徐志摩的诗歌情彩,迥异于我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其他作家的风格。应该说,八十年代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上,选文还是相对封闭和传统的,还没有留给徐志摩这种风格的诗人以闪亮登场的机会。后来慢慢知道,徐志摩的诗歌体现出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特点。他的诗以对人生的觉悟为前提,以生命意识来鸟瞰一切,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度思考与探索。他的诗歌闪耀着生命的惊喜与欢愉、憧憬与理想、体验与顿悟。他讲究艺术作品中审美境界、审美印象的水乳交融,注重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天衣无缝的深度融合,形式与神韵的结合则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他关注有生机的世界整体和生命本体,诗歌作品呈现出立体感、浑然感、通透感的生气勃勃、淋漓尽致的美学意蕴。他的诗把生活、爱、自由、美当作理想来热烈追求,通过艺术体验关注生活,揭示生活的本义,使艺术实现了对生活的超越和凝练,使人获得一种诗意和远方的生活之境和艺术之境。他企望运用文艺改造生活,参与社会,实现理想,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浪漫主义者,还是果断有力的行动主义者。
- 上一篇:百年孤独简介故事梗概300字【文案整理85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