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名人传记推荐【文案整理32句】
admin 2023-03-28 08:56:58 个性说说 ℃名人传记推荐
1、刘寿绵先生乐善好施。家庭富裕时,他资助贫困儿童上学、筹办学校,热心慈善事业;到最后,他的财产只剩下一座后花园时,他还忙着张罗粥铺、施恩布德。小时候,老舍读书的书费、学费全都是刘寿绵先生垫付的。老舍先生在写《宗月大师》时,对刘先生仍是充满敬意与感激之情的。老舍先生心中无贫富阶级观念也是受了刘寿绵先生的影响,因此在当时那么困苦的环境之下,他还努力为“文协”服务,为更多的青年服务,为他的文化梦奋勇前行,是一位内心多么坚毅又柔软善良的人啊!
2、没想到卓别林的自传那么有看头,不愧是喜剧大师,语言什么的都很流畅,估计也要感谢翻译。从童年一直写到老年,看他写自己的电影如何卖座和受欢迎,还是可以想象当这位喜剧大师坐在瑞士的家里回忆自己这一生时嘴角上扬的那丝得意。最近一会儿看看《苏东坡传》一会儿看看卓别林,实在有种间离的感觉呢。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3、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读。(名人传记推荐)。
4、1910年11月12日,在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中,华罗庚诞生在金坛的一户人家。从小便热爱读书的他,看书经常入迷到忘我的境界。在少年时,华罗庚竟因为看书太入迷误了事,恼羞成怒的父亲就打算把华罗庚的书全烧了,幸得华罗庚的母亲出面相劝,才没使华罗庚失去自学的机会。
5、该片聚焦于曼德拉人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那长达27年的狱中生活。
6、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便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可见其对苏东坡的评价之高。
7、 1971年香奈儿逝世后,关于她的传记作品层出不穷。而保罗·莫朗独辟蹊径,记录了香奈儿众多坦诚的独白。阅读《香奈儿的态度》,仿佛是在倾听香奈儿亲自讲述一生的精彩与跌宕。她的孤独、她的事业、她的爱情、她的人生都时时引起我们或歆羡或慨叹或敬畏的复杂情愫。香奈儿的世界仿如群星璀璨的银河,居于时尚与艺术之都巴黎,她所交往的朋友都是那个时代可圈可点的杰出人物:毕加索、科克多、斯特拉文斯基、威斯敏斯特公爵……香奈儿对这些人物的评论也成为这本书的一大特点。
8、《苏格拉底传》 西方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奠基者,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给予西方文明最深影响的两位历史人物之一。
9、作为革命家,他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农业大国中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大大地加快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作为思想家,他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一种符合中国历史要求的思想体系。作为军事家,他制定了高超的战略、战术原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战争奇迹。
10、作者艾芙·居里向读者详介了她的母亲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外,她还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对女儿的教育也有许多独特的做法。读完这部书,相信居里夫人对困苦和灾难的忍耐和工作精神都会催我们奋发,她的处事态度更可以荡涤我们的心灵。
11、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要和当朝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在封建时代的宋朝,真是需要一番勇气的。比如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的关注百姓是否愉悦、是否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12、回国后他担任清华大学的正教授,在一个吊脚楼里完成了20多篇论文和《堆垒素数论》。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一心为祖国效力。经历了文革时期的重重困难后,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d。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坚持在各地讲学。
13、中小学生阅读他们的经典之作,可以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可以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14、相比孟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润之的诗同样也有雄心壮志,但从不苟利于规则,显得富有创意。
15、《爱德华·萨丕尔——语言学家、人类学家、人文主义者》 天才的语言学家、人类学家、人文主义者、思想建筑大师,首先把语言学与人类学结合起来研究的语言学家之一。
16、毛泽东是一个爱好诗文的人,曾做笔名为“润之”,意为滋润大地。毛润之与孟德(曹操的字)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有雄心,懂军事,都爱写诗。纵观全书,《毛泽东传》里记载了许多诗篇,反映了他的生活——
17、记录了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传奇的一生。
18、读了这本书就会发现,原来巴尔扎克并不那么枯燥,巴尔扎克建构了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样样精通,在生活中他却处处受挫,看来艺术家和现实的确格格不入。语言读起来毫无翻译腔,流畅自然。这本巴尔扎克传是莫洛亚的传记封笔之作,在目前国内出版的同类传记中最为全面,也最有感染力。
19、这本由杨绛所著的《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20、作者耗时多年,搜集第一手资料,潜心研究邓小平本人和他的著作,最终完成本书,目的是讲述一个故事里的故事——20世纪中国历史大故事中的邓小平生平故事。他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跌宕历史。
21、前段时间,我们已经为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名人传记,我们从爱因斯坦身上学会了做人做事需要坚持不懈,迎难而上;从海伦凯勒身上学会了要以坚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命运;从张居正身上学习了做人要知错能改;从阿米尔·汗身上学习了要努力为梦想奋斗。
22、《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欧文·斯通(美国1903~1989)
23、西方邓小平研究专家、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RichardEvans),与邓小平多次面对面接触,三十年心血力作,全方位揭秘鲜为人知的邓小平!
24、她在书中所提及的科学教育方法,特别是对残疾人的特种教育方法,直到今天仍是教育工作者借鉴的榜样。
25、我们曾经敬奉之至的多少座丰碑都已坍塌破碎,被动荡夷为平地;罗曼·罗兰树起的丰碑却挺过枪林弹雨,穿过唇枪舌剑,傲然屹立。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个骚动的世界上,一切具有自由灵魂的人们,都可以到这儿寻求安慰。
26、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弹劾的总统,因为“水门事件”。影片试图从客观的立场出发探讨因水门丑闻而下台的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的政治生涯。
27、国外的我就推荐《罗马十二帝王传》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写拿破仑的传记都写得不错,究竟拿破仑是西方人集中研究的人物,各人写得有各人的切入点,参照的看比较有意思。我读过英、法、意、俄、前苏联、德等几个国家的。
28、虚构类(Fiction),从字面理解,就是现实生活不存在的,不真实的,是靠想象创作的内容。虚构类以小说、诗歌、戏剧为主。而非虚构(Non-fiction)类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题材,国内称之为“知识性读物”,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历史文化等。这一类的作品往往基于现实、知识性强。
29、《巴尔扎克传》是安德烈·莫洛亚一生所写的传记文学
30、此书史料翔实,注重史料性与趣味性、可读性。潜心阅读,也许可以点燃心中热爱科学的火炬,点燃探索精神的热情,照亮蒙昧的眼睛,思考关于人生的种种问题。
31、作为一个出身显赫,受过良好教育的漂亮女子,宋庆龄可以有更多优越的选择,但是她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革命与理想。从此,她的一生都嫁给了流亡的革命者,虽然没有享受荣华富贵,但她追随了自己内心崇高的理想,别人说她傻,那是因为别人太庸俗了。
- 上一篇:教育格言座右铭幼儿园【文案整理54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