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论语立德篇原文【文案整理27句】
admin 2023-04-12 08:35:24 个性说说 ℃论语立德篇原文
1、儒家有几个基本的问题,比如说本末问题,义利之辩,王霸之辩,还有为己为人等等。
2、“文”、“行”是教师用文献、古籍等经典中的道理去教育学生,让其明理,然后去践行,落实到行动中,积德行善,善行一生。
3、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原文)
4、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以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5、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6、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7、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8、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9、 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10、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修身是为了更好的修业,这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注重品德修养的基础上,也要注重于实践活动,把自身的品德修养,运用在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实践活动中,去体现和体会其中,从中找到自已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从而不断的自我完善,达到人生的精彩!
1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为师若能始终有一颗见贤思齐、闻过即改的谦卑自牧之心,那么”文、行、忠、信”的课程体系,全人格教育的思想,便可在敬畏生命、尊重个性的师生一体、教学相长中,水道渠成。
12、 这句是孔子的名言,为所有行仁道、为壮举、力求上进的人鼓足了底气。在仁面前,众人平等,不必谦让于师长。
1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越读,我越为夫子的谦虚与坦诚、内省和内圣,所感染和震撼——虚怀若谷,反求诸己,诚心诚意,志道修身。
15、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16、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心目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具有丰富知识和智慧的仁者、智者,一个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有权利、有责任对学生的品质、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弃恶扬善,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综合素质评价。
17、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18、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19、在社交场合中,有的人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但因为有求于人,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总会向别人敬酒敬烟,也不管对方喜欢还是不喜欢。
20、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21、孔子说:“不要担忧没有职位,要担忧自己怎么立身,不要担心没人知道我,要寻求自己有什么可被人知道的。”
22、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原文)
23、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24、 “师冕(1)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2)师之道也。”
25、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译文)
26、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 上一篇:论语全文在线阅读【文案整理7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