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文案整理27句】
admin 2023-04-22 02:31:44 个性说说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1、其次诸葛亮有君子超凡脱俗的智慧。刘备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屡战屡败,但是诸葛亮出山之后迅速崛起,变成一个常胜将军。诸葛亮的智慧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2、诸葛亮的死给蜀汉在三国之争的无数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历史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谢幕哀叹号!
3、诸葛亮对企业的好处不仅仅是忠诚这么简单。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找到方向,找到风口,就是成功的一半。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屡试不顺,在茅草屋里见到诸葛亮,随即有了“隆中对”的战略思想。
4、 就在诸葛亮捷报频传的时候在天水等城池遇到了阻击牵制了大军主力,魏国这个时候援军到达,诸葛亮派出了马谡守备街亭以拖延魏国援军。诸葛亮派出了3万人去守街亭,在主力被牵制的时候这已经是诸葛亮能派出的最大数量的军队!诸葛亮所叮嘱的当道扎营不是没有道理的 街亭城建在一个小山丘之上 易守难攻。天然的地质裂层尤如城墙般,但马谡为什么选择了不驻扎在城里而选择了山上呢!原因可能是地质裂层出现了多处破漏,魏军很容易从这些地方攻破,而蜀军没有时间去修补,所以马谡就在山上扎营。蜀军是以步兵为主多为弩兵 从山上更容易射击!但魏将张颌采取了围而不攻导致了蜀军 军心涣散大败而回。有很多人为马谡鸣不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那我们就看看马谡做了什么!史料上记载在遭到张颌包围时马谡竟抛弃军队独自逃跑,这已经违背了一个军人基本素质,可能不杀他嘛?演义中写到街亭失守后就上演了让后世称颂的“空城计”不过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原因很简单 魏军没有追击 并且指挥魏国军队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颌!
5、个人再怎么夸诸葛亮,或有个人的感情成分在里边。而官方史料,尤其是敌对势力的官方史料,是没有感情的,如实陈述。一句“卒闻亮出,朝野恐惧”,比任何个人对诸葛亮的夸赞都更可信,更有力度。
6、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7、关羽死了,还不罢不休,追吕蒙之命,惊破曹操之胆,这当中其实寄托了作者的不甘。而对于曹操的死,则未免有微词,一方面肯定曹操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又说:“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8、 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是敢于寻找魏军主力作战,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去寻找以骑兵为主的军队作战这是不可想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阵法与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诸葛连弩就是为了克制骑兵而研制的,就像今天的机枪扫射一样威力可想而知!魏大将张颌就是命丧于诸葛连弩之下。可惜如今已经失传了。八阵图也早已失传!
9、刘备去世后,蜀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东征损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国家元气大伤。诸葛亮采取“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的政策,稳定政局,颁布政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派邓芝出使东吴,与东吴重修旧好,缓解了蜀国与东吴之间战争风险的压力,同时也对蜀国周边通过结盟的结盟,安抚的安抚,平叛等多种方式为蜀国创造相对和平安稳的周边环境。
10、 长期研究明清文学,主攻明清小说。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典小说新论集》(合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三国演义辞典》(合著,巴蜀书社1989年6月)、《校理本三国演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5月)、《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整理本(巴蜀书社1993年11月)、《三国漫谈》(巴蜀书社1995年2月)、《三国演义》评点本(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4月)、《三国演义》新校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三国漫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三国演义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西游记》校注本(岳麓书社2002年8月)、《图说三国》(主编并撰文,成都地图出版社2004年3月)、《沈伯俊说三国》(中华书局2005年12月)、《赏味三国》(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6年8月)、《神游三国》(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6年12月)、《三国演义大辞典》(中华书局2007年7月)、《罗贯中与〈三国演义〉》(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7年11月)、《你不知道的三国》(文汇出版社2008年1月)、《三国志通俗演义》校注本(文汇出版社2008年4月)、《三国演义(名家批注图文本)》(凤凰出版社2009年6月)等。校点《后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6部明代小说。选编《〈水浒〉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94年3月)。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短评、札记、随笔等230余篇。其中,《三国演义辞典》已在日本出版日文版,在韩国出版韩文版;《三国漫谈》亦在韩国出版韩文版;几种《三国》整理本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沈本《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版本史上的新里程碑”,“代表了新时期《三国演义》版本整理的最高水平”。被国内外同行誉为“权威的《三国》专家”。
11、诸葛亮当年挥毫而成、令人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
12、 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
13、反观诸葛亮,他没心思教育儿子,从而导致儿子诸葛瞻成了一个平庸之人。不要说让诸葛亮做皇帝,就算是让他做一个普通的将领,诸葛亮其实也无法胜任。
14、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15、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16、《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金庸
17、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18、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19、小时侯就听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也看过一点《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所以,诸葛亮在我的心中总是神秘的,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他是一个神奇的人,隐居于山中未能与外界接触,却能熟知当时的情形,对外界了如指掌。面对刘备的提问,他将时局分析得相当透彻,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那样的周密,面面俱到。
20、参见拙著《三国演义评点本》前言,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拙著《三国演义新探》节录其第四部分。
21、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绝对不会立足于天下,与魏`吴两国抗衡。诸葛亮也是相当忠义的一个人,刘备在世时,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刘备死后也耐心地辅佐刘禅,为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刘禅却昏庸无能,不理朝政。诸葛亮非但没有篡位,背叛,到其他的强国去,反而更加尽心地为刘禅出谋划策。
22、以诸葛亮的聪明,如果他真有篡位的想法,一定会像曹操一样,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这样才能防止自己去世以后遭到清算。
23、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
24、诸葛亮死后,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曾在他居住过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晋以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来此凭吊,留下了一副副脍炙人口的名楹佳联。在这些楹联中有一些对联巧妙地将数字嵌入其中,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25、《三国演义》是那段历史的一座人才宝库,也是一部活的兵书,是一座军事大课堂。——袁阔成
26、像诸葛亮、刘备这种级别的大政治家,非常善于抓住致命矛盾,因此说话虽然不多,往往都是一针见血的。尤其对子女的教育,于国于家都是百年树人的大事,不能不仔细斟酌。
- 上一篇:用这个词造句不知不觉【文案整理5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