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两个成语造句【文案整理46句】
admin 2023-05-15 01:38:55 个性说说 ℃两个成语造句
1、故宫皇室前的几根柱子雕梁画栋,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真是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2、(成语解释)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变幻不定,难以捉摸(两个成语造句)。
3、鸡犬不宁:形容喧哗吵杂得很厉害,就连鸡犬都得不到安静。
4、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如神啊!
5、 当我们以行动证明自己的行为时,谣言便~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谎言在事实面前将~。
6、《考题优选题库》围绕每一个考点,以题型全、题量足、 系统全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为特点,优选近5年考题和模拟题,让学生“围绕考点,用考题进行排查,找出难点”,“聚焦难点,从题海跳出题海,重点攻关”,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7、(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8、奋不顾身:比喻奋勇前进,不顾个人生命的安危。
9、F、考前冲刺用《考点清单解读》更容易出成效、得高分。
10、造句: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是三人成虎,亦能混淆视听。
11、释义: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
12、释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13、释义: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14、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跌了,放松了对孩子的督促,淡化了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的家长夸大了社会上的阴暗面,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当作宝贝武器向孩子灌输。
15、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6、释义: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17、释义: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18、(出处) 《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19、释义: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0、(出处) 清·归庄《击筑余音·重调》:“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21、释义: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22、造句:成功,需要我们用水滴石穿一样的磨练造就。
23、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24、造句:做事如果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25、客厅已经布置得很妥当了,你在门后摆这个大花盆简直就是~。
26、释义:倾盆:倒盆,大雨倾注的样子。形容雨大而急。
27、下面是整理了150个常用成语,学习完这些成语后,试试看,你能不能用这些成语造出句子呢?
28、释义: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29、这次趣味运动会的项目~,妙趣横生,太棒了。
30、(成语解释)迭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偏正式;作谓语;指不敢迈步
31、(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32、(成语解释)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用来比喻琢磨和领会文章的精华要点。一般作谓语、定语。
33、释义: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34、经理在发现小刘为了往上爬而昧着良心~后,就立即将他开除。
35、这篇文章张老师只修改了一个句子,意境就完全不同了,真有~之妙啊!
36、造句: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37、鸡犬不宁:形容喧哗吵杂得很厉害,就连鸡犬都得不到安静。
38、释义: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39、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40、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放松学习,我要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锲而不舍精神,直到自己能举一反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41、年轻人若~,不求上进,就会误了自己的前途。
42、拐弯抹角:形容道路曲折,也比喻讲话不直爽。
43、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44、《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5、造句: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辅导【文案整理2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