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心情说说 >  正文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吗【文案整理38句】

admin 2023-06-01 02:37:43 心情说说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吗

1、(以上节选自《黑格尔哲学讲演录》导论,小标题为小编所加)

2、    马克思曾经说过: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作为“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的黑格尔,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种革命的性质。 

3、在这所保守思想占主导的神学院,对哲学感兴趣常常会带来各种烦恼,因为与学校的正统神学精神和严格管理相抵触。幸好黑格尔在这里,遇到了他生命中需要遇到的“贵人”,那种共同塑造时代精神所需要的志同道合者,即诗人荷尔德林和未来早熟的哲学家谢林,人称“图宾根三伙伴”。卓越人物的这种相遇不仅对他们个人而言是天赐的机缘,而且对于人类精神而言,也同样是一种幸运,因为没有他们翱翔于云端的思想交锋,绝对精神就失去了承接它的伟大灵魂。他们为图宾根神学院带来了永久的荣耀与光彩。被各种哲学史书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他们一起欢呼邻国爆发的法国大革命(1789),当时他们一起植树庆祝,把酒欢庆。大革命中出现的雅各宾派专政,罗伯斯庇尔的恐怖统治也促使黑格尔后来把“恐怖”“犯罪”与“绝对自由”联系了起来,开始对法国大革命做出批判反思。这种反思和批判实际上贯穿在黑格尔一生的思想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法哲学或政治哲学就是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反思的产物。但法国大革命在他前后期思想中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与《精神现象学》中依然保持着的赞美不一样,“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正面的敬重不再内含于1820年《法哲学》中了”。黑格尔是把法国大革命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性事件来分析的,他既看到了“大革命”促成“理性自然法”突破性地被认同确立的成功,同时也看到了它作为“抽象的自由”“主观性思想”是造成“恐怖”与“混乱”的根源,他就是以此方式把“时代”“现代性”“把握在思想之中”。

4、黑格尔渴望德意志统一和复兴是与其民族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他提出国家、民族要独立自主,论证了战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并把日耳曼民族视为优等民族世界精神的完美体现。

5、康德的哲学以批判哲学而著称,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都是在其批判的基础上建立唯心主义体系的。康德的哲学可以称为先验唯心主义,谢林也是;黑格尔称其哲学体系为绝对唯心主义。叔本华后来也是随康德而出的,但是他的体系被称为唯意志论。

6、  黑格尔所作的是对于理念的抽象的逻辑的演绎,但是他所得的结论往往可以应用到自然和社会现象上去。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黑格尔常常在恩辨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住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5)甚至黑格尔的有些错误的言论,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可以包含很深的真理。例如黑格尔对于由理念产生自然的说法,我们在上文已经批判过,是极端错误的,列宁在《哲学笔记》里对这个说法却记下了这几句话:”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是很重要的,并且就是从个人生活中可看到。这里有许多真理……”(6)列宁是从“意识反过来影响存在”或“精神转化为物质”那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在黑格尔的错误的言论中发见真理的。这些评语对我们启示了读黑格尔(乃至于过去一切古典著作)的方法,即在错误体系中发见合理内核的方法。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方法。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读黑格尔的哲学(包括美学在内),才能“披沙拣金”。沙在那里,金也在那里;不应让金把沙蒙蔽住,也不应让沙把金蒙蔽住。

7、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序言中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注:同上书,“序言”,11页。)这句话被人们看作是他为专制辩护的证据。其实,他的本意是为中间的温和政治主张辩护,他认为革命或专制的极端主张都仅仅从情绪和主观想法出发,既不合理,也无现实性。

8、  在说明如何从理念或范畴逻辑地推演出宇宙之中,黑格尔吸收了而且发展了从古希腊就早已有之、而康德在“先验综合”说里也应用过的辩证发展的观点,亦即对立面由矛盾而统一的观点。我们就举“理念”本身这个范畴来说明黑格尔的辩证法,因为这样最便于下一步介绍黑格尔对于艺术美的基本思想。“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第一三○页)这里统一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定义中含着三项:首先是概念,是“正”,其次是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是“反”;最后是这二者的统是“合”。概念就是理念处在抽象状态(例如“人”或“人之所以为人”),只涉及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它是于理应有而于事尚未实有的一种抽象品,一种“浑然太一”,没有有限事物的任何定性。但是既是概念,它就是一种整体,它本身就已潜含它所代表的实在(即黑格尔所谓“自然”或“另一体”),作为它的对立面(例如与“人之所以为人”相对立的个别具体的人),这种实在既是概念的个别事例,它就否定了概念的抽象的普遍性。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概念在它自身“设立”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是这种对立并非永远处于对立,否定也不等于消灭。对立是为着统否定还要经过再否定而提升到高一级的肯定。实在(即个别事例本身)如果抽象地看,看成只有个别性,那也就还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它与概念结合,得到了概念的普遍性,因而否定了它原有的片面的、抽象的个别性,这就是“否定的否定”。经过这否定的否定,概念的普遍性与实在的个别性统一起来了,在统一体中二者又重新肯定了自己(例如人的某些普遍性体现于浮士德或哈姆雷特)。“否定的否定”说明辩证过程中两个程序:第一是否定,即概念在它自身里设立对立面(实在),来否定它自身的抽象性和片面性;其次是否定的否定,即由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来否定这对立。这两个程序只是为说明的方便,才加以区分,实际上并不存在时间上可分先后的两个程序。概念在设立对立面时,同时就已否定了自己,同时也就已由统一而否定了否定,重新肯定了自己。所谓两个程序只是同一运动中的两个方面。从此可知,黑格尔所说的由否定的否定所达到的统一就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在这个辩证过程中,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概念借实在的“中介作用”(Vermittled)在“自否定”之中就是在“自确定”(得到定性)。也就是在“自生展”。

9、   ①理念是美的内核、美的本质。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只有出现在实在里面而且与这实在结成统一体的概念才是理念。这里的“理念”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不要求任何实在性。黑格尔的理念既有抽象性,又要求实在性。柏拉图的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不生不灭),黑格尔的理念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10、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蒂宾根大学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不过,黑格尔对国家的神化是有前提的。他承认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国家存在的前提是这样一个二律背反:国家通过君主的“经验单一性”表现出来,而市民社会通过人民的“经验普遍性”表现出来。二律背反在现实中造成了专制君主与人民的对立,需要君主立宪制把这两个极端联系起来。他把“三权分立”制度改造为君主的决断权(单一性)、政府的行政权(特殊性)和等级会议(普遍性)组成的立法权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君主权是“君主立宪制的顶峰和起点”(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287页。),政府和等级会议是君主权的两个部分。

12、(7)本章引文页码均据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13、    由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产生的心灵的冲突(比如家庭出身、地位、种族差别、自然情欲等);由心灵、精神本身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形成的冲突。

14、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15、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

16、    诗的本质是对世界形象的把握和认识。黑格尔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散文的、诗的、哲学的。

17、  由黑格尔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美学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转变,但是在这种转变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从黑格尔那里吸收了一些”合理内核”,把它们发展为崭新的东西。试把黑格尔的《美学》和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调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主要是在这部早期著作里建立起来的)摆在一起来研究,我们就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而且可以更生动具体地理解批判继承的意义和方法,可以从历史发展上更清楚地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艺理论。(16)

18、黑格尔常举荷马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作为丰富性的范例。例如阿喀琉斯“一方面有年青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有人的其它品质。荷马借种种不同的情境,把他的这种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来了”(第二九四页)。黑格尔还举出荷马所写的许多其他人物性格,替他们作了这样的总结:

19、  理想的人物性格就是典型的人物性格。自在自为的人才能真正体现理念,所以黑格尔把人物性格看作“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第二九二页)。引起动作的是”一般世界情况”中流行的普遍力量或人生理想,黑格尔有时把这种普遍力量称之为“神”,也就是理念。这种普遍力量体现于具体人物的个性中就是“情致”,“神们变成了人的情致,而在具体活动状态中的情致就是人的性格”(第二九二页)。

20、    不被黑格尔庞大晦涩的体系吓倒,深入其哲学大厦的内部,去发现那有鲜活生命力的东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探索。很多爱智者,都在探索的路上。每个人的发现各有不同,但都能有所收获才是最重要的。哲学的魅力正在于此。

21、   艺术是个别与普遍的统内容与形式的统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2、   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作品一方面作为感性形象,可以见闻感知的;一方面作为理性内容,要诉之于心灵。二者是统一的。

23、《哲学史讲演录》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的代表作之“哲学史”的开山之作,治哲学者必读之书。黑格尔一方面将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

2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辩证法,正题与反题升华为合题,实现“绝对精神”

25、   ②“感性显现”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观(指理念的感性化、具体化)。美是理念的外观、放射,只有当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样式时,艺术美才得以实现。“感性显现”同感性事物相联系。理念完满地贯通于感性形象,感性形象无处不表现理念,达到水乳交融的一致。

26、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是逻辑性质(概念性质、命题性质)的,黑格尔把辩证法当作逻辑(即思辨逻辑、辩证逻辑)。黑格尔的“主题”是指演绎学派和归纳学派所说的“普遍概念”和“普遍命题”。

27、大学毕业后,黑格尔首先是在瑞士伯尔尼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时间从1793到17这期间,曾经作为师弟的谢林迅速成为哲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非常激励着黑格尔。他于1797年末至1800年从伯尔尼转到了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以谋求更好地发展。这里的待遇比在伯尔尼优越,又能与好友荷尔德林生活在一起,为他从事哲学提供了有利条件。1801年1月黑格尔在继承父亲的一部分遗产之后,在早已成为耶拿大学教授(1798年)的谢林帮助下,来到了耶拿这个德国哲学与文学中心,他感受到自小显露出来的哲学素养必将在这里为人类精神做出一番成就。他的个性在此时已经充分地显露出来,他虽然不及一些人聪明,但他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是一个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比别人更加勤奋、坚定和严肃地“奋起直追”、奋发图强的人。这样的性格对于真正严肃的哲学而言恰恰是适合的。所以来到谢林的身边,他更加清楚地知道,他将如何成为一个推进康德并超越康德的现时代的真正哲学家。

28、(16)本章主要根据黑格尔的《美学》第一卷,现在《美学》第三卷全已译出,交商务印书馆付印。本章述评显然有许多欠缺,读者如果要深入研究,就必须读《美学》全书,其中《译后记》亦可参看。

29、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辩证法。

30、   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

31、这个“三统一”的观点是独一无二的,在西方哲学史上除了黑格尔,再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重视这个东西,但他们也是从黑格尔那里来的。由此可以引申出来,黑格尔的哲学有一种历史主义的倾向。客观世界不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是一种规律、本质,它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逻辑和历史是一致的。因为逻辑不仅仅是主观的一套思维方式,逻辑也体现在客观的历史中,历史本身有逻辑层次,历史按照逻辑的阶段发展。这就是“三统一”原则引申出来的重要原则,它为马克思主义所继承。后来的人就没有这个思想,如海德格尔也主张历史主义,但他把逻辑去掉了,认为历史中不存在什么逻辑规律。真正的黑格尔传统中的历史主义是有逻辑的,从低到高有一个逻辑的层次,历史的发展与逻辑结构是同步的。这是很重要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是非常重视的,恩格斯甚至说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是一个“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思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继承自费尔巴哈,而辩证法观点就是从黑格尔那里改造吸收过来的,其精髓就是历史和逻辑一致的观点。通常讲辩证法的人不太强调这个方面,但实际上这正是辩证法的一种最根本的表现方式,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在历史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动的上升过程,这种上升过程是由历史中的人的自由意志所推动的,历史的逻辑规律实质上是人自由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这个自由活动的层次的不断提高的轨迹。所以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历史、逻辑、自由、实践这些东西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32、  初读《美学》的人容易发生一种不大正确的印象,以为黑格尔仿佛只是在概念里兜圈子,丝毫不接触现实。其实读者如果联系到当时欧洲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和一般文化情况来读黑格尔,就会感觉到他是密切结合当时现实的。首先他认识到资本主义时代的一般社会情况与文艺活动之间的矛盾在于个人与社会的脱节,在于主观主义和唯我主义的猖撅,使个人性格中不能体现有理性内容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理想,因此不能具有文艺理想所要求的人物性格的独立自足性与坚强性。

33、   “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显现出来,并不是为着他们本身或是它们直接现于感官的那种形状、模样;而是为着要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反应和回响。这样,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显现出来。”

34、   “要显出更大的明确性,就需有某种特殊的情致,作为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来引起某种确定的目的、决定和动作。但如果把这界限定得过分死板,以至使人物仅仅成为某种情致的完全抽象的形式,那么一切生气和主体性也就会完全消失了,而这种艺术表现也就会因此枯燥乏味。……所以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但尽管有这个定性,性格仍必须保持生动性和完满性,使个别人物有余地可以向多方面流露他的性格。……”

35、他越是努力,越莫名其妙。他去听黑格尔的讲座,却连上课的笔记都看不懂。于是他又去找黑格尔诉苦,哲学家耐心倾听,劝他先自修代数、自然科学、地理和拉丁文。

36、 任性和偏见就是自我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黑格尔

37、  黑格尔认为艺术中理想的性格应有三大特征。首先是丰富性,黑格尔说: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